第五章 彈壓“暴民”不手軟 (第1/10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乾隆一向以愛民自居,但他愛民的前提是順民,無條件地順。百姓應該明白了,乾隆的愛民不是真愛,把愛改成統治二字更恰當。
<h2>米價上漲引發的心靈創傷</h2>
乾隆經常以愛民皇帝自居,但他常常掛在嘴邊的詞語是“乾綱獨斷”,似乎乾綱獨斷和愛民沒有衝突。皇帝說乾綱獨斷在我們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但其實在明朝之前,哪個皇帝說這樣的話,大家會覺得非常奇怪,而且肯定是不喜歡的。
在中國的漢唐盛世裏,乾綱獨斷並不是一個褒義詞,在那時人們的心中,這往往是“暴君”才說出的話。譬如,唐太宗就說過這樣的話:“天下如此之大,百姓如此之多,國家事務千頭萬緒,如何正確處理、正確判斷,需要宰相籌劃,百官一起商量,然後才能執行。國家大事,豈可天子一人決斷!”
唐太宗說的是實話,你天子就算是政治天才、管理高手,也不可能是個全才,對什麼事情都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所以才需要大家商量。但這樣勢必會“分權”,所以朱元璋一統天下後,廢除丞相,將國家大權操於一人之手。從此以後,乾綱獨斷成爲一種潮流,歷經雍正的改革,到乾隆時代,專制制度走向巔峯。
在乾綱獨斷的社會里,沒有人能限制皇帝的權力,這自然可以提高皇帝政策的執行效率,但也讓臣下和百姓失去權利和自由。統治者想怎樣就怎樣,百姓根本沒有還手之力,時間一長,國家走向腐敗,就是以暴易暴的循環了。
乾隆十三年四月,江蘇發生饑荒導致蘇州米價高抬,許多老百姓買不起糧食,生存受到威脅。
事情起因是這樣的,當年江蘇多地陰雨綿綿,下了幾個月,導致很多地方積水,影響了糧食的收成。後來四五月份,蘇州、松江、常州、太倉、徐州、通州等地居然下了冰雹,這在南方可是百年難得一見的事情。這冰雹一下還持續了很多天,進一步減少了糧食的收成。這樣一來,米價瘋長,人心惶惶。百姓急切希望政府能干預米價,讓大家都能買得起糧食。
官府對此反應非常冷淡,這是他們的一種習慣,幾千年來都是這樣。有一個叫顧堯年的漢子對官府的行政不作爲非常憤慨,他寫下了“無錢買米窮民難過”八個大字貼在自己的身上,然後跑到巡撫衙門大聲哭訴,要求官府救濟百姓,平抑米價。他這一哭引來了許多饑民,大家跟着他一起哭。巡撫衙門前頓時人山人海,哭聲一片。
巡撫的名字叫安寧,從名字似乎可以看出這人是維穩派。安寧認爲自己是達官貴人,出面跟亂民交涉是降低身份,便將這事交給知縣鄭時慶處理。對於這種事情,官府的處理方式很簡單,不用動腦筋就知道把帶頭的抓起來。逮捕顧堯年之後,動亂並沒有平息,饑民們紛紛衝進縣衙,讓縣令釋放顧堯年等人。鄭時慶可不買賬,激起了衆人的憤怒,場面開始失控,亂民們開始打砸縣衙,鄭時慶嚇得趕緊找了個地方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