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慘不忍睹的鴉片戰爭 (第1/7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南京條約》中,中英雙方對鴉片都隻字未提。英國作爲當時一個強大的國家,在正式的條約中不方便將鴉片寫進去,英國當局很清楚,這麼做的話必然會留下污點,而且會遺留下很多麻煩,見不得人的東西還是任其在陰暗處發展。
<h2>外來的不速之客</h2>
馬克思說過這樣的話:“它(清政府)唯恐外國人會支持大部分中國人在被韃子征服後那段時間裏所存在的不滿情緒。”
馬克思的話說到了點子上,清政府對西方人瞭解越多,對他們傳播的那一套東西就越恐懼。資本主義如果再加上民族主義情緒,絕對是洪水猛獸,這種擔心並不是毫無道理的。清政府對外貿通商限制重重,就是爲了防止中國商人和西洋商人接觸過於密切,被西洋那一套“污染”。
當時,西方的資本主義正處於上升階段,他們到中國來並非是用一種彬彬有禮、公平競爭的姿態,更多的是咄咄逼人的殖民姿態。對於中國市場,他們有極強的佔領慾望。加上他們有堅船利炮,無疑會對中國形成一種很強的政治壓力。
當然,清政府的姿態也是相當強硬的,從康熙以來一直如此。到了道光年間,帝國雖然衰朽,但是對於西方的蔑視還是非常明顯的。
英國可不管中國的情緒,他們始終爲打不開中國市場耿耿於懷。1834年4月22日,這一年是道光十四年,英國政府對東印度公司在對外貿易上的無能非常不滿,解除了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的特權,決定在外交部增設一個駐華商務監督部門。
當時,英國急於扭轉對華的貿易逆差,決定不顧中國禁菸令,將鴉片再次大規模地輸入中國市場。通過鴉片走私,英國在很短時間內就扭轉了貿易逆差,在英國出口到中國的商品中,鴉片貿易總額佔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這對於英國來說是好事,但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傷害,首先是人民健康受損,其次是白銀大量外流。
白銀外流的結果是銀貴錢賤,國庫更加空虛,財政更加困難。銀貴錢賤會導致民生更加凋敝,因爲老百姓通常是用銅錢交易,但是繳稅的時候必須把銅錢換成銀子,由於銀子價格看漲,以前一千個銅錢換一個銀子現在可能要一千六、一千八,無形之中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農民的負擔因此增加了百分之三十。
農民負擔加重又會導致國內市場萎縮,老百姓沒有餘錢用來消費。當時很多有識之士都意識到這個問題,林則徐是其中最爲傑出的一個人物。林則徐曾上書道光:現在江南一帶商業日益疲軟,細查暗訪之下才知道,百姓的錢大多用於購買鴉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