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帝國烽煙四起 (第3/10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從道光的這些措施來看,他是想解決問題,但是這些措施真能解決問題嗎?我們認真一看,發現很多都是空話,執行起來特別難。道光總不可能天天盯着當地的官府和土司,他們如果勒索,道光如何監督?所以說這些措施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h2>四平瑤民起義</h2>
瑤族是一個非常神祕的民族,主要分佈在我國廣西、湖南、雲南、貴州、廣東等省。他們有本民族的語言,但是語言差別太大,不同地方的瑤族人甚至無法溝通。他們通用的語言主要是漢語和壯語,文字則全部採用漢字。
湖南、廣東、廣西交界的地方,崇山峻嶺,生活着大量的瑤族百姓。這些瑤民處於半隔絕的狀態,雖然自治程度比較高,但也受到地方官府的管制。地方官當然免不了對他們進行一些勒索,在處理案件的時候免不了會不公平。長期下去,致使積怨爆發,瑤民們拉開了反抗的大旗。
第一次瑤民起義是由一個叫趙金龍的人率領的。
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二月十九日,湖南永州府江華縣的瑤民趙金龍帶領五百多瑤民起義。這個趙金龍自詡金龍王,號召起義羣衆頭裹紅巾作爲標誌,打殺了四十多個官差。第二年正月初十,永州總兵鮑友智奉命彈壓,這時趙金龍的隊伍已經有一千多人了。
道光接到奏摺後,任命湖廣總督盧坤和湖南提督海陵阿進入永州追剿。彝族起義的事情把道光搞怕了,對這種事情他再也不敢掉以輕心,大有如臨大敵、如履薄冰的感覺,他急命廣東廣西兩省的督撫大員一同協助剿匪,這些大員包括李鴻賓、朱桂楨、劉榮慶、蘇兆熊等人。
陣勢是非常龐大的,方法還是老方法,嚴防死堵,防止蔓延。在封建統治者眼裏,造反就像是瘟疫,第一件要緊的事就是防止擴散。
趙金龍面對清軍猛烈的炮火,很快就抵擋不住,棍棒紅纓槍這些中古時代的兵器怎麼抵擋得住火槍大炮?不到一千人的隊伍一下就損失了三百多人。趙金龍只好帶着大家退到大竹山,準備來個戰略轉移,說白了就是逃到廣東連州。可惜前路被清軍堵死,他只好退回五水瑤山,一路上,趙金龍不忘招兵買馬,部隊很快擴展到兩三千人,全是瑤民。
道光又一次不幸地看到事態擴大,戰火蔓延。此時,他想起了久經戰場的羅思舉,羅思舉在平定彝族起義中立了大功,這次也可以用他。羅思舉遂帶領一千精兵,火速趕往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