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帝國烽煙四起 (第7/10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九月十日,湖南新寧縣瑤民雷再浩聯合漢人李輝、陳名機等人在連州發動起義。雷再浩起義也是曇花一現,很快就被清軍撲滅,但清軍也付出了代價,多少爲雷再浩挽回一點面子。起義軍擊斃了清軍守備李廷楊、千總劉春林,還有外委陳國熊、馬瑞春等人。
第四次瑤民起義的發起人還是湖南新寧縣的村民,此人名叫李沅。這次起義有黑社會性質,都是一些“拜把子”兄弟乾的,他們成立了“把子會”,打算學梁山好漢,劫富濟貧。後來李沅的兄弟們被官府抓進去了,李沅帶着兄弟們劫獄,就這樣拉開了造反的序幕。
起義以後李沅不稱王也不稱元帥,自稱“總大哥”,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大哥大,打出“劫富濟貧”的口號。這次起義發展很快,清軍動用了一萬多官兵剿匪,直到道光死後三個月起義才被鎮壓下去。
<h2>可怕的敵人</h2>
彝族起義也好,瑤民起義也好,跟後來的起義相比,都不過是給帝國撓癢癢。
白蓮教曾經把乾隆和嘉慶折騰得很慘,雖然最後被撲滅,但是到了道光朝又死灰復燃。道光末年,河南出現了一個叫朱麻子的人,這個人企圖復興白蓮教,召集了幾百人起義。朱麻子等人雖然被清軍火速撲滅,但就像野火一樣,是一個不好的開端。很多人打着白蓮教的名義搞一些地下活動,“白蓮教”是清廷統治者非常敏感的三個字。
王朝衰落之際,過去已經銷聲匿跡的一些“妖孽”往往會再度復活,這不,天地會也冒出來了。道光十二年(1832年),臺灣嘉義縣的天地會首領陳辦、張丙等人率衆起義,一時之間,臺灣雲集響應,將嘉義城包圍得密不透風。清軍大批將領被天地會殺害,一時間起義軍膨脹過萬。
接着,便是政府從全國各地向臺灣調兵,義軍雖然被鎮壓下去,但對於清廷的衝擊是非常大的。
道光十五年(1835年),山西爆發了先天教起義。這場起義在嘉慶年間就開始醞釀,直到道光年間才爆發,起義雖然失敗了,卻給道光造成了不小的麻煩。所以,道光下令從嚴處罰作亂之人,凌遲、摘心、斬首的有一百多人。
從道光元年(1821年)到道光十五年(1835年),全國爆發的起義多達二百五十多次,叛亂如此頻繁,足見當時國家的衰敗。但是道光沒有想到,更可怕的敵人還在後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