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曾剃頭來了 (第2/15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實,真實的曾國藩並不是一個成功學大師,許多書把曾國藩塑造成那種嚴於律己不苟言笑的人,無非是教導別人老老實實做人腳踏實做事。曾國藩並不認爲自己是個成功學大師,他給自己寫了兩句墓誌銘:“不信書,靠運氣。”
看到沒有,首先就是不信書,雖然曾國藩是一個儒生,但他從不相信教科書上寫的東西。曾國藩覺得這纔是他成功的一個原因,反過來講,如果相信書的話,就很難成功了。接着,曾國藩說靠運氣,這無異於給那些刻意追求成功的人當頭一棒,連曾國藩自己都說他能有今天,首先靠的是運氣。
但我們千萬別被曾國藩的話誤導了,所謂靠運氣並不是說運氣真的很重要,運氣只是成功道路上次要的東西,實力是基本,運氣是東風。
曾國藩根本不是我們印象中那種迂腐的儒生,他是一個腦子非常活的人。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湘軍不斷發展壯大,後來曾國藩的部下很多人勸他黃袍加身,其中甚至有左宗棠這樣桀驁不馴的人。後來,李秀成也勸曾國藩自己當皇帝,但曾國藩還是拒絕了。拒絕的理由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曾國藩是一個權謀大師,城府非常深,當然修養也相當高。不過生性耿直的左宗棠卻看曾國藩不順眼,覺得這個人文雅是假的,正直也是假的。左宗棠是一個執著的人,他一生中在曾國藩身上浪費了不少的口水,這些口水自然極少讚揚。
曾國藩是個實用主義者,做事非常圓通,爲人一點也不古板,性情幽默,喜歡開玩笑,經常逗得同事們呵呵大笑。曾國藩這個人不簡單啊!
我們來看看曾國藩仕途的經歷吧!
點翰林後,曾國藩其實是個閒官,這段閒散的日子裏,曾國藩閱讀了大量的文史著作。後來又拜唐鑑學習理學,大家知道理學講究存天理滅人慾,曾國藩當然不會滅人慾,但在這個過程中養成了“靜”的習慣,所謂“靜”不是安靜,而是沒有任何雜念地觀照事物,這樣才能窺見事物的本質。我們之所以強調曾國藩學習理學的經歷,是因爲這段經歷對他後來鎮壓太平軍有很大的幫助。
有人或許會奇怪,理學能幫助打仗嗎?確實沒有直接幫助,但能起到間接作用。理學可以教會人如何辨別表象和本質,在戰爭中有很多的假象和干擾,如果能夠看出對方的真實意圖,打仗自然順利了。
後來,曾國藩傍上了權相穆彰阿,做官做到了侍郎。咸豐上臺後,搞掉穆彰阿,曾國藩卻沒有受到牽連,可見此人會做官。他拜在穆彰阿門下,但從不讓人感覺自己結黨。後來,曾國藩還上了兩封批評皇帝的奏摺,一舉博得正直的好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