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曾剃頭來了 (第3/15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當官的這段日子曾國藩深深把握了厚黑術和忍術的精髓,嚴格說來,忍術也算是厚黑學。如果曾國藩不是一個忍術大師,很難在這種險象環生的情況下活下來,就會像江忠源那樣過早地爲國捐軀。因爲像曾國藩這樣的人,不光要對付太平軍啊,有時還要應付清廷和同僚們給自己製造的麻煩。
如果非要在曾國藩身上挖出成功學的東西,那就是忍術。
<h2>可怕的湘軍</h2>
團練和鄉勇是清朝兵制下的產物,正規軍的戰鬥力越來越弱,不得已才招募各地的鄉勇。
清朝靠八旗兵起家,入關之後,八旗兵戰鬥力越來越低。三藩叛亂時,康熙主要靠綠營兵鎮壓了這場叛亂。從此以後,八旗兵的戰鬥力越來越低。爲什麼?因爲清廷一直把八旗當做是家底,不隨便拿出來用,但工具不用都會生鏽,何況是兵團。
乾隆後期,在討伐白蓮教時,迫於形勢需要,發展出團練和鄉勇。沒想到這個發明還真的應了時代的需要,以後每逢戰爭都會訓練一批鄉勇。
從鄉勇團練到湘軍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要走,完成這段距離的正是曾國藩。值此亂世,湖南盛行經世致用的理學思想,在清朝,湖南是一個相對落後的地方,但湖南人天生有一種強烈的“成功”慾望。
江忠源還活着的時候,曾國藩就建議訓練一萬人,一舉拿下天京。這一萬人就是湘軍最早的骨幹,如何治理這支軍隊呢?
曾國藩是這樣說的:“帶領湘軍的小頭目,第一要求能夠治理百姓,第二要求不怕死,第三要求不在乎功名利祿,第四要求能夠喫苦耐勞。”曾國藩用人最注重忠義血性,只有這樣的人才是可靠的,所以他最怕用那種智巧的人,更怕用像自己城府這麼深的人。曾國藩不愧是一個深邃的領導者。
在湘軍的將領中我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讀書人當將軍的比武夫多得多。還別說,真管用,這些讀書人都是曾國藩精挑細選出來的,也許拎不起斧頭,但是骨頭都是很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