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命苦的皇帝 (第1/11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咸豐即位以後,國庫裏的銀子只夠五個月的開支,還是正常的開支,碰到戰爭等肯定是不夠的,內務府的銀子就更少,只有四萬多兩。越窮破事越多……
別說咸豐平庸,縱使有雍正之才,估計也難以應付這種局面。
<h2>平庸皇帝</h2>
像所有平庸皇帝一樣,咸豐剛當上皇帝后,也很想有一番作爲。
可能是受遺傳因素影響,咸豐有非常濃重的作秀癖,他所以能當上皇帝就仰賴於打死也要作秀的精神。道光死的時候,他哭得跟個淚人兒似的,唯恐自己的孝心不能被天下人知道。登基後,咸豐強烈要求恢復三年之喪的古制。三年之喪是古代最重的一種喪服,起源於周朝。
咸豐這麼做無非是想告訴天下人:我是一個有德的明君,以孝治天下。
大臣們當然不能同意,說皇上你剛登基,日理萬機,怎麼能服孝三年呢?還是按照祖制服喪百日吧!咸豐對大臣們說:“看了大家的奏摺,朕的哀痛更深更重了。皇考對朕有養育大恩,就算守喪三年,也不能報答皇考的慈恩啊!而且三年之喪是禮經上記載的,古人能夠做到的,朕也一定能做到。”
朝臣們自然大肆頌揚新皇帝的仁孝,但強烈建議皇帝還是要化悲痛爲力量,以國家爲重。咸豐終於妥協了,但這麼一秀,就秀出了名聲,天下人都知道他咸豐是個孝子皇帝。
咸豐是個樂此不疲的演員,做了太多“仁孝”的事情,這個我們就不說了,還是看看他有沒有做一些實際的事情。
咸豐做的最雷人的事情莫過於罷免三朝元老穆彰阿,罷免穆彰阿之後,咸豐還表示永不敘用。當時朝堂上下一片喫驚聲,其實如果熟悉清史,絲毫沒有值得奇怪的地方。從康熙以來,大家都這麼幹的,一個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