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家一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哦,還有這樣的故事?說來聽聽!”李復一聽就來興趣。
“是啊,反正也無聊呢,說來聽聽解解悶!”其他的人也都興趣大增,在這太空之中還真是沒什麼事情可做,特別是飛行的時候,聽聽故事也是一個不錯的解悶方法。
1766年,德國有一位名叫約翰·提丟斯的中學教師在研究一組數列的時候,他發現這組數列的每一項與當時已知的6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到太陽的距離比例(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定爲1個天文單位)有着一定的聯繫。
提丟斯的朋友,天文學家波得深知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就於1772年公佈了提丟斯的這一發現,這串數從此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重視;並被稱爲提丟斯——波得定律即太陽系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
當時,人們還沒有發現天王星、海王星,以爲土星就是距太陽最遠的行星。
1781年,英籍德國人赫歇爾在接近19.6天文單位的位置上(即數列中的第八項)發現了天王星,從此,人們就對這一定則深信不疑了。
根據這一定則,在數列的第五項即2.8的位置上,就是現在大家所處的在的小行星帶,也應該對應一顆行星,只是還沒有被發現。於是,許多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便以極大的熱情,踏上了尋找這顆新行星的征程。
1801年新年的晚上,意大利神父朱塞普·皮亞齊還在聚精會神地觀察着星空。突然,他從望遠鏡裏發現了一顆非常小的星星,正好在提丟斯——波得定則中2.8的位置上。這顆行星在幾天的觀測期內不斷變動位置。
可是,當皮亞齊再想進一步觀察這顆小行星時,他卻病倒了,等到他恢復健康,再想尋找這顆小行星時,它卻不知所蹤,皮亞齊沒有放棄這一機會,他認爲這可能就是人們一直沒有發現的那顆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