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甲午戰爭揮之不去的痛 (第1/8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關於袁世凱在朝鮮的表現,歷來就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評價。大多數人認爲袁世凱在朝鮮還是盡忠職守的,他雖然權欲很強,但是所作所爲都是爲了國家,在與日本人鬥智鬥勇的過程中,袁世凱的表現頗爲出色。還有一種觀點認爲,正是由於袁世凱在朝鮮對日本人的強硬態度引發了中日甲午戰爭。
<h2>袁世凱鼓搗朝鮮</h2>
朝鮮自古就是中國的藩屬國,朱元璋開創大明王朝的時候,朝鮮的大將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建立了李氏王朝。晚清時,李氏王朝出現了一個女強人閔妃,閔妃的出現讓朝鮮陷入了混亂中。
當時朝鮮的國王是李熙,李熙無能,朝中分裂成兩股勢力,一股勢力以李熙的父親大院君爲首,一股以閔妃爲首。雙方的矛盾一發不可收拾,最後火拼起來,大院君的軍隊擊敗閔妃的軍隊,控制了政權。但在交火的過程中,大院君的軍隊襲擊了日本的大使館,因爲大院君是親中國的,對日本非常反感。
大院君的做法簡直是玩火,李鴻章知道形勢非常危急,朝鮮國土上很有可能發生戰爭,急命淮軍將領吳長慶帶兵前往朝鮮。當時,晚清的政治強人袁世凱正是吳長慶的部下。在這次前往朝鮮的途中,袁世凱的表現非常出色,他乾淨利落地將大院君誘捕,並將大院君押往中國,以此堵住日本侵略朝鮮的藉口。
平定朝鮮叛亂後,袁世凱扶植閔妃政權,由於在朝鮮的出色表現,李鴻章讓袁世凱呆在朝鮮,處理朝鮮事務。日本人對袁世凱很不滿,準備在朝鮮培養起敵對勢力,跟袁世凱抗衡。
日本扶植的是開化黨人,還讓開化黨人密謀暗殺袁世凱,沒想到袁世凱膽識過人,成功地從一次暗殺行動逃離。之後,甲申政變爆發,開化黨人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攻入王宮,抓住國王李熙和閔妃,逼迫李熙同意日本派兵駐紮在朝鮮。
政變發生後,袁世凱來不及請示李鴻章,親自帶兵營救李熙。袁世凱指揮若定,成功擊敗開化黨人和日軍,救下國王和王妃。甲申政變後,日本人逃回國內。應該說袁世凱的辦事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但是卻讓李鴻章有些不滿,沒有一個上司會喜歡一個喜歡“自作主張”的下屬。
當時袁世凱只有二十六歲,正是意氣風發的年齡,他沉迷在自己的成就裏,絲毫沒意識到槍打出頭鳥的古訓。袁世凱鋒芒畢露早已引起了公憤,可惜當時他沒意識到,竟然“趁熱打鐵”,向李鴻章提出一個建議,請求大量增派軍隊進入朝鮮,徹底接管朝鮮的軍政大事,以此斷絕日本和俄國的幻想。
袁世凱其實是想把朝鮮變成中國的一個行省,他擔心李鴻章不同意,還一再強調說日本人欺軟怕硬,如果我們跟他們求和,他們反而要跟我們打仗,如果我們對他們採取強硬姿態,他們反而會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