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甲午戰爭揮之不去的痛 (第2/8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惜,李鴻章拒絕了袁世凱的建議。李鴻章有他自己的想法,首先中國正在跟法國打,可調的兵不多,再說了,現在正是敏感時期,不宜和日本人關係鬧僵。其實,李鴻章還有一層想法:老夫要是什麼都答應你袁世凱,你這黃口小兒用不了多久就會爬到我頭上去。
果然,隨着袁世凱威望的增高,越來越多的人對他不滿。袁世凱爲了安撫被親日派殺害的朝鮮大臣的家屬,居然動用清軍的軍餉,還申請李鴻章撥款填補這項花費。李鴻章收到這封信,暴跳如雷,他還不是爲錢的事情憤怒,而是爲袁世凱自作主張感到惱怒。李鴻章痛斥了袁世凱一頓,讓他自己填上這筆虧空。
除此之外,袁世凱的頂頭上司吳兆有也越來越看不慣他,因爲袁世凱這個人特別喜歡自作主張,眼裏沒有他這個上司。於是,吳兆有聯繫一些人寫信檢舉袁世凱蓄養軍妓及販賣鴉片。李鴻章派人來調查,發現蓄養軍妓和販賣鴉片都是誣告,不過袁世凱在朝鮮獨斷專行倒是真的。
聽說袁世凱得罪了上司和同僚,日本政府及時給清廷施壓,指責袁世凱是挑起中日矛盾的罪魁禍首,要求清廷嚴厲懲罰袁世凱。李鴻章雖然對袁世凱不滿,但絕不會蠢到按照日本人的要求辦事,最後不過是賠日本人一筆小款。
不過,袁世凱遭遇了這麼多事情,對官場開始失望,曾經那個熱血沸騰的青年陷入了糾結之中。正好母親生病,袁世凱便提出休假。
袁世凱休假期間,伊藤博文來到中國,和李鴻章討論在朝鮮撤兵的事情。經過二十天的談判,雙方終於達成協議,在四個月之內中日雙方都必須將軍隊全部從朝鮮撤回,而且雙方都不能幫助朝鮮訓練軍隊,如果朝鮮發生動亂,雙方要出兵必須先告知對方。這就是《中日天津條約》,這個條約實際上規定了中日在朝鮮平等的地位。
當然,日本人恨透了袁世凱,所以伊藤博文還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希望嚴懲袁世凱。對此,李鴻章堅決拒絕了。
後來,李鴻章讓袁世凱護送大院君回國,李鴻章的目的是希望袁世凱再次控制朝鮮。袁世凱到了朝鮮後,積極扶持大院君,讓李熙和閔妃夫婦倆特別難受。
關於袁世凱在朝鮮的表現,歷來就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評價。大多數人認爲袁世凱在朝鮮還是盡忠職守的,他雖然權欲很強,但是所作所爲都是爲了國家,在與日本人鬥智鬥勇的過程中,袁世凱的表現頗爲出色。還有一種觀點認爲,正是由於袁世凱在朝鮮對日本人的強硬態度引發了中日甲午戰爭。
那麼,究竟哪種評價更符合事實呢?筆者以爲前面的評價應該更符合實際,甲午中日戰爭的罪魁禍首絕不是袁世凱,日本的對外擴張政策是很明顯的。不管有沒有袁世凱,日本都會發動侵略戰爭,日本一直在擴大軍事力量,十年磨劍就是爲了有一天拿其他國家試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