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b>在中國封建社會里,皇位的繼承多數是採取嫡長子繼承製的,雖然成功率並不是那麼高,但這個光榮的傳統一直陰魂不散。</b>
<b>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長子,所以,他是傳統意義上的太子,理論上是日後太宗李世民貞觀事業的接班人。可是,隨着皇子們慢慢長大,太宗皇帝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在幾個皇子中,他最偏愛的是魏王李泰。在他看來,李泰不光文采出衆,更有治國之才,有時候他提出的治國建議往往能一語中的。而作爲合法繼承人的太子李承乾則完全是另外一副面孔,一個顯得毫無皇家教養的愣頭青,脾氣暴躁,對朝堂之事完全不得要領。</b>
<b>搖擺不定的太宗皇帝對魏王李泰的偏愛使得魏王黨形成,直接威脅李承乾的太子地位。於是,太子黨和魏王黨開始在貞觀後期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和權力的爭奪。</b>
<b>李世民經歷過玄武門之變的九死一生,血刃親兄弟才奪得皇位,開創盛世。可以說,玄武門的陰影始終籠罩在他的心頭,揮之不去。</b>
<b>而他一直用自己的完美表現來試圖掩蓋昔日的血腥。他一直在極力規避皇位繼承對帝國的影響。他對立廢太子比別人多了更深一層的切膚之痛,他對培養太子到了極爲嚴苛的地步,“搜訪賢德,以輔儲宮”,恨不得把全天下的有才之士都拉攏過來給太子當老師。</b>
<b>從李承乾被確立爲太子到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宗皇帝先後挑選了十餘位“宿德鴻儒”的老臣、名臣擔任東宮輔臣,包括房玄齡、魏徵等人。應該說太宗對太子寄予了厚望的,他希望自己的接班人能夠接受天下最好的教誨和引導,從而使自己的帝國事業能夠實現平穩過渡。</b>
<b>可太子李承乾根本無法體會父皇的良苦用心,又或者他受不了這份壓迫身心的極端教育。他變得無心向學,忘記了自己的太子身份,整日沉浸於歌舞酒宴之中。甚至創新娛樂玩法,把一百多名奴僕組織起來習歌練舞,可見其是一個極具娛樂天賦的太子。</b>
<b>李承乾像一匹脫繮的野馬一路絕塵而去,世界被他遠遠地拋在了身後。最後竟然發展到對嚴厲管教他的父皇心生怨恨,制訂了暗殺和政變兩套計劃,想除掉太宗李世民。</b>
<b>李承乾由墮落走向政治人生的完敗,固然有其自身原因,但在李世民的高標準、嚴要求的高壓態勢下,身心的扭曲也是重要方面。</b>
<b>可惜唐太宗君臣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根源,在苛責中與培養繼承人的初衷適得其反。這些輔臣們的諫言讓李承乾煩躁不安,他曾經放話:“如果有一天我當了皇帝,誰要在我面前說三道四,我就宰了他,殺他個500人,看誰還敢說?”(有諫者,我殺之,殺五百人,豈不定?)</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