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顯慶二年(公元657年)主持選官的黃門待郞劉祥道認爲,如今吏部取士太濫,每年進入九品以內的官員竟然有一千四百多人(很多人都是混進去的),還有其他未經考試就進入九品官的則沒有經過銓選;現在朝廷內外一品至九品的文武官員多達一萬三千四百六十五人,大約需要三十年政府才能用完這麼多人。建議每年限制只准五百人進入九品以內,這樣便足以補充所需要的人數。
高宗皇帝覺得在理,就讓官員們拿一個具體的實施意見,可組織部門擔心阻力太大,最終這件事還是不了了之。這些人祖上都行走於官場,讓誰考,不讓誰考,牽一髮而動全局,誰也得罪不起。
從劉祥道的奏章中可以看出,當時選官恐怕更多的還是考慮候選人的家庭背景和社會出身。而裴行儉制定的官員考覈辦法,一般根據身、言、書、判,考慮資歷、衡量政績而分別授任官職。也就是說,考覈幹部的依據就是你曾經幹過什麼?幹得到底怎麼樣?幹得好,可以繼續幹下去;幹得不好,那就請你靠邊站。
具體的考試程序是,先集中考試,看誰字寫得漂亮(書法好壞),功課學得如何(文理優劣)。這也就是所謂筆試。通過筆試才能進入下一輪,筆試都沒過的,就被淘汰。
入選後進入面試。看你長得如何,身體可有殘疾,口才如何。
入選的可以注授官職,但要徵詢本人意見。對那些達到錄取分數線,準備注授官職的人,人事部門張貼布告,公開透明。
然後分類羅列次序,由僕射選報門下省,給事中填注情況、意見,侍郞覈查,侍中審定,對不適當的提出異議,類似於今天公務員招考中的政審環節。
審定後再上報皇帝。一千多人,密密麻麻地排列出來,皇帝也分不清誰是誰爹,誰是誰兒子,頂多對前幾名有個大致印象。
組織部門(吏部)再按皇帝旨意授官,這些人才算真正進入朝廷的人才庫,稱爲“告身”。
兵部選拔武官的程序和上面差不多,考試的內容爲騎馬射箭、舉重、負重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