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這一策,是謹慎的打法,先佔住一塊地盤再說,不能勝則可割據。
他的根據是,匡復軍實力並不強,硬碰硬不合算,只有先經營好一塊地方,待天下形勢進一步大亂,再伺機北上問鼎中原。
薛仲璋的這個想法沒問題,但它需要一個基本條件——亂,而且是天下大亂。就像隋末,造反者四處放火,朝廷東一頭西一頭地忙着滅火,顧臉就顧不上屁股。但是現在的天下是個什麼狀況呢?造反派只開了李敬業一家專賣,沒有其他連鎖店。到時候朝廷征剿大軍殺過來,匡復軍連個幫手都沒有!所以,這個主意放在此時此刻,實際上就是坐等捱打。
魏思溫不死心,繼續勸說:“崤山以東的豪傑,因爲武則天專制,都很憤怒,聽說您拉隊伍匡復李唐,都自動蒸麥飯爲乾糧,舉起鋤頭爲武器,等待匡復軍的到來。不乘這種形勢建立大功,反而退縮,跑去找一個地方固守,這麼做容易造成人心離散!”
李敬業不肯接受他的主張,派唐之奇守江都,自己領兵渡過長江,去攻打潤州。
魏思溫很失望,私底下向杜求仁抱怨:“兵力合在一起則強大,分散則削弱,李敬業不合力渡過淮河,收集山東的兵衆以奪取洛陽,失敗就在眼前了!”
向左還是向右?這不光是個問題,還是一塊試金石。
歷史往往會在前進的路口出現這樣一個問題。王者往往有着超常的眼光,他能越過路標看見遠處的風景;而那些目光短淺的流寇卻只管埋頭看路,迴避一下路上的坑坑窪窪和小石塊。
這塊試金石終於檢驗出了李敬業,這個想法不堅定、目的不純粹的流寇眼睛裏塞滿了“金陵王氣”。
一心想要拿下金陵做皇帝的李敬業選擇了薛仲璋的意見,有夢就要去大膽地去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