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武則天謀求治國人才時,只是徵求了狄仁傑的意見,而避開了魏元忠,這說明武則天對魏元忠並不十分倚重。
久視元年700),也就是狄仁傑離世這一年,魏元忠年僅六十三歲,而狄仁傑推薦的張柬之已經七十五歲。在正常情況下,狄仁傑故去之後,魏元忠應是主持朝政最爲合適的人選,但狄仁傑卻沒有推薦他。
之所以如此,是因爲狄仁傑已察知武則天對魏元忠並不十分信任。如果他極力推薦魏元忠,難免會引起武則天的猜疑。於是,狄仁傑纔會挑出一個名望和資歷都不及魏元忠的張柬之。
就與“二張”的關係而論,魏元忠與狄仁傑也大有不同。狄仁傑有時爲了顧全大局,對“二張”持虛與委蛇的態度。魏元忠則不然,他毫不掩飾對“二張”的敵視態度,並大張旗鼓地與他們進行鬥爭。不同的性格決定了不同的態度。可是在武則天看來,反對她所寵幸的男人,就是反對她這個女皇。
狄仁傑和魏元忠都曾經勸諫過武則天,但卻收到了不一樣的效果。結果成全了狄仁傑一世良相的美名,而魏元忠卻撈了個一根筋的稱呼。
對於寵信“二張”這件事,不同之人有不同的解讀。狄仁傑等忠於李唐的舊臣們看到,武則天還是能正確處理爲政與自己私生活的關係,並沒有因爲寵“二張”而耽誤了政務,當然也不會因爲朝政而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
尤其能讓狄仁傑等人可以接受的是,這時候的武則天已是高齡,高宗離世十幾年,身爲萬乘之君,她畢竟是一個孤獨的老婦人。日光之下,她用權力將自己武裝到“牙齒”,可是等到黑夜降臨,附着於人身上的那些身份符號逐漸隱去,孤獨感像是萬蟲噬心。
對於一個帝王而言,養幾個寵伴,打發一下晚年的寂寞時光,又能算什麼事呢?
作爲一個帝王,三宮六院、佳麗三千也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想一想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大臣們哪一個不是妻妾成羣?女皇畢竟也是皇帝,作爲皇帝難道就不能有幾個男寵?總而言之,作爲武則天所信任的股肱大臣,大部分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換位思考,應該有所理解。
狄仁傑雖然也經常找機會勸諫武則天,但他並沒有採取激烈的手段。武則天能夠理解老臣們心中所想,也能夠分清現實的重點,君臣關係多年來還算融洽。所以狄仁傑去世時,武則天才會當着衆官員的面,大哭不止。一代鐵血女皇,也是血肉之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