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後來他又被重新起用爲中丞,不到一年被酷吏侯思止陷害,結果又一次被投進大獄,在獄中大罵酷吏侯思止不止。
武則天愛惜他是一個人才,仍然沒有殺他,將其流放於外地。酷吏垮臺後,武則天再一次恢復了他的官職。武則天對魏元忠屢次被捲入重案而不解,問他原因。他委婉地回答,自己身爲頭鹿,酷吏欲烹美羹,所以纔會屢屢遭到迫害。
一個人在官場上如過山車似的這麼來回折騰,可以說是九死一生。按道理說,他的內心也應該能夠做到雲捲雲舒、寵辱不驚了。可所有的經歷對魏元忠來說,最後都沒有轉化爲內心的城府。要想將一個性格剛猛之人修煉爲徹頭徹尾的官場上的圓滑之人,也不是那麼容易辦到的。
聖歷二年(698),武則天升魏元忠爲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並命他爲檢校幷州長史,任天兵行軍大總管,讓他防禦突厥。同時又將其遷升爲左肅政臺御史大夫,檢校各州長史、同鳳閣鸞臺三品,成爲出將入相的權要。
魏元忠與狄仁傑相比較,缺乏後者的機智和通融,因此治理政務軍務、對上對下,可以說剛猛有餘,而柔韌不足。如果他能夠像狄仁傑那樣懂得官場的變通之術,四兩撥千斤地處理矛盾,他應該可以走得更高。
可惜他沒有選擇走別人的路,而是依然走自己的路。
魏元忠與狄仁傑都是高宗朝後期帝國官場上嶄露頭角的人物。魏元忠在平定徐敬業叛亂中立了功,狄仁傑則在寧州及豫州刺史任上有着良好的表現。
狄仁傑官至宰相,魏元忠則是御史中丞。他們都曾經受過酷吏的殘酷迫害,魏元忠被迫害的次數尤其多,連武則天也稱其“累負謗鑠”。恐怖政治結束後,他們都在相近的時間內被起用。起用後,都曾經做過副元帥。
二人的政治經歷雖然有着很多相似之處,但是他們在性格上卻大爲不同。狄仁傑屬於剛中帶柔型,而魏元忠則是剛烈有餘。當年魏元忠被酷吏侯思止逼迫時,毫無懼色與之周旋,甚至說出決絕之言。他說:“你要我魏某人的頭顱,只須拿鋸子來鋸就好,何必強迫我認罪。”
武則天對二人的信任程度也不在一個層面上,狄仁傑死後,武則天不由發出“朝堂空矣”的感慨之言。其實若論才能,魏元忠不在狄仁傑之下,這一點武則天也是心知肚明的,可她爲何會說出朝堂無人之類的話?一是表現了武則天對狄仁傑的依賴之情;二是表現了武則天對朝中無人可用這樣一種局面的失望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