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可是新鮮知識,周楠聽得津津有味。可惜,這東西對於史知縣這個古人來說乃是常識。
史傑人頓時不滿:“王典吏,本官問你該如何應付這次歲考,說這些無用的做甚?”
王師爺是個老腐儒,沒看出史知縣面上的不快。依舊摸着下頜的山羊鬍子,智珠在握模樣侃侃而談:“昔,洪武朝的時候,莒州日照縣知縣馬亮考滿入覲。州上給他的考語爲:‘無課農興學之績,而長於督運。’太祖高皇帝批示‘農桑,衣食之本。學校,風化之原。一個縣令不搞農桑學校,卻去搞督運,不是棄本而務末,不務正業嗎?宜黜降之,使有所懲。’就這樣,馬知縣被罷黜了知縣一職。可見,親民官的政績得從農桑和教化兩個方面着手。”
史知縣點點頭:“你繼續說下去。”
王師爺:“三年一次的年考對於官員的前程至爲要緊,因此,除非地方官犯下了不可原諒的錯誤,一般來說上司都會給一個過得去的考評,樂得做個順水人情。”
“話是這麼說,教化先不論。單說賦稅一項,我縣去年的就沒有收齊,如何是好?”史知縣一臉的陰霾。
另外一個師爺插嘴:“縣尊,要不這樣,把今年未徵收的夏糧併入去年,先應付過去再說,也就是動動筆改個數字。”
其他兩人都微微點頭,說也只能這樣了。
史知縣卻惱了,喝道:“去年我們應交納的稅糧應該是六萬石,只收了四萬一千三百石,尚餘一萬多石。挪了未徵的夏糧彌補虧空,夏秋的缺口又從哪裏去想辦法。如此子喫卯糧,積欠越來越多,如何彌補得了,你們欲害本官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