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正鬱悶着,裏面的史知縣又對幾個師爺說起話來:“本官自三年前來安東出任親民官,在任上櫛風沐雨,想民之所想,憂民之所憂。所思所想,不外是爲官一任,造福一方,報效君父和朝廷。無奈安東地處偏遠,物產不豐,百姓困苦,每年朝廷賦稅都不能盡數交納。本官爲政寬厚,不肯催逼。無奈朝廷三年外察之期已至,各位今日得爲本官拿個章程出來,又好對上司有個交代。”
聽到他這番話,周楠心中嗤笑,還櫛風沐雨,純粹就是無爲而治嘛!這個史知縣就是個混喫等死的庸官,整天就知道在衙門裏高臥酣睡。現在好了,火燒到眉毛,只怕這官兒也幹不成了。說安東地處偏遠物產不豐,這不是睜着眼睛說瞎話?這地方若是窮,全大明朝只怕除了蘇杭就沒富裕地方了。
原來,明朝的官員任免有嚴格的制度。無論你是靠中進士在六部觀政三年下派到地方做七品知縣,還是由舉人選官,任期都只有三年。三年期滿,朝廷會讓上司對你進行考評,並送六部和內閣審覈,審覈合格,你還可以繼續幹上三年。三年後,再次考覈。
三年一次的考覈叫小考,六年一次的則叫大考。另外,到第九年則還有一次通考。
另外這種考覈又要分爲京官的京察,和地方官的外察。
史傑人這次面臨的就是外察中的三年一次的小考,周楠是個文科生,所謂文理不分家。在平日裏,他對歷史也有濃厚的興趣。聽到裏面正在議論此事,這可是就近研究明朝歷史的活史料啊,頓時來了興趣,定睛朝裏面看去。
聽到史知縣問,一個師爺苦着臉道:“縣尊,無論是京察還是外察,對於地方官員任上政績的考評不外是四格、八法,以此爲官員的升降標準。”
“所謂四格,乃守、政、才、年。每格列爲稱職、勤職、供職三等。三項皆爲一等者,可得有限提拔使用。”守,就是地方治安狀況。縣令百里侯,代天子牧民,自有守土之責。政就是爲政是否妥當;才,就是是否是有處理地方政務的能力;年,則是在任上年限,以年功敘位。到一定年限之後,你得給人家升職,總不能讓人家一輩子幹知縣不讓人進步吧?
“八法則是貪、酷、無爲、不謹、年老、有疾、浮躁、才弱。考察之後,分爲平常、稱職、不稱職三等,不稱職者則要被免去官職。”這八法指的是不適合當官的人,貪污、爲政酷烈、碌碌無爲、做事不謹慎,年紀實在太大,怎麼也沒辦法續上幾秒、浮躁衝動、沒有做官的官能,都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