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初遇險阻 (第1/4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朝廷不允許玄奘西行,其實也是有苦衷的,因爲當時唐朝剛剛建國,和周邊的吐蕃、突厥等國關係比較緊張,而剛剛經歷隋末動亂的唐朝,急需勞動力,所以爲了不使勞動力流失到國外,唐朝政府不得已下令禁止國民出境。
對於那些尋求安穩環境的人來講,這固然是個非常好的政策,但對於玄奘來講,此時的心情一定是拔涼拔涼的,因爲一個政策而使自己的希望破滅,玄奘是不甘心的。
在經過反覆的思想鬥爭之後,玄奘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大的決定,當然也是最偉大的決定——偷渡出境。
之所以說重大,是因爲西行的路上苦難艱險不是所能預料的,正因這樣,玄奘依然下定決心,所以說玄奘也是偉大的。
從下定決心那一刻起,玄奘就一直等待合適的機會,只要時機一到,他就會義無反顧的走出長安,踏上那茫茫未知的旅程。
終於,機會來了,貞觀元年(628年)八月,長安城周圍因爲霜降成災,莊稼欠收,爲了緩解饑荒的壓力,朝廷被迫下令長安的老百姓自由奔走,到莊稼收成好的地區就食,於是玄奘抓住了這個時機,混在災民的隊伍中,離開了長安城。
那一年,玄奘二十八歲。
我們都知道《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就是玄奘,唐僧離開長安時,皇帝李世民率領文武百官一直將唐僧送到長安城外,而歷史的真實情況卻是玄奘一個人默默的走出長安,因爲作爲一個非法的偷渡者,他是不能讓任何人知道的。
前方沒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一路保護,有的只是那九九八十一難的煎熬!
走出長安時的玄奘是信心百倍的,但是很快他就遇到了困難,在經過涼州時,玄奘就收到了身爲涼州都督李大亮的禁出令,勒令玄奘立即回到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