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初遇險阻 (第2/4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大亮是封疆大吏,玄奘是個普通的僧人,二者的地位相差太遠,那麼玄奘偷渡出境的意圖,李大亮是怎麼知道的呢?
雖然現有的史料並沒有明確記載李大亮是如何知道玄奘要偷渡出境的,但以我的分析,玄奘很有可能在涼州停留了一段時間,在這期間結識了一些僧友,隨着交往的加深,玄奘很有可能向他們透露了自己要偷渡出境的意圖,而這些僧友中間很可能有人抱着一種投機的心裏,向李大亮告了密。
不過讓玄奘感到幸運的是,在李大亮給自己發出禁出令後,這位都督大人或許因爲政務繁忙,將這碼事忘在了腦後,並沒有派人強行押送玄奘回長安,這就給了玄奘逃離的機會。
當然玄奘逃離的方向並不是東部的長安,而是繼續向西。
或許李大亮根本就沒有想到,接到自己禁令的人還敢往前走,所以當他知道玄奘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時,異常震怒,因爲他知道自己這是嚴重的失職,朝廷要是追究起來,自己可是喫不了兜着走,於是在震怒之餘,他向周圍地區發出了通緝令:
“有僧名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縣宜嚴侯捉”。
當這份通緝令下發到周圍地區時,玄奘已經到達了瓜州(今甘肅瓜州縣)。
瓜州的刺史名叫令狐達,但當時負責治安的是州吏李昌,李昌雖然是朝廷命官,但是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虔誠的佛教徒。
當李昌接到通緝令後,頓時感覺左右爲難,在此之前,他已經聽說從長安來了一位高僧,雖然通緝令上沒有玄奘的畫像,但是多年的職業敏感告訴李昌,這個來自長安的高僧很有可能就是玄奘。
人有時確實面對兩難的抉擇,一邊是自己虔誠的信仰,一邊是自己的飯碗,甚至關係到自己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