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聲名遠播 (第2/4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除了伊斯蘭教之外,在長安還同時並存着三大教派,它們分別是摩尼教、襖教和景教,這三種宗教都是從伊朗的薩珊王朝傳入中國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唐初襖教徒是很受優待的,從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開始,唐朝開始尊奉襖教,凡是伊朗人在華的聚集地就建有襖教寺,在這些襖教寺中,建立時間最早的,也是最著名的,就是客死長安的薩珊王朝國王伊嗣依之子卑路斯於貞觀三年(公元631年)建立的襖教寺,襖教在唐朝曾經的輝煌,從另一個側面也印明瞭中伊兩國的文化交流的確源遠流長。
伊朗、阿拉伯雖然距離唐朝很遙遠,但當時和唐朝有來往的諸多國家中,最遠的其實是印度洋西岸的東非諸多國家,據史料記載,武德九年(公元629年)十月,非洲的殊奈國(索馬里南部)曾經派使者在海上航行了6千海里,輾轉來到長安覲見皇帝李世民,並且帶來了當地的特產,讓李世民和朝臣一時間大開眼界。
當然,與唐朝關係最爲密切的,直到今天爲止,依然保持着唐風韻味的國家——日本,我們是應該仔細說說的。
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近鄰,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歲月中,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互相影響着,而且影響之深刻,影響之廣泛在世界交流史中都是罕見的,甚至這種影響對各自國家的命運都產生過影響,而在我看來,在兩國最初的交往中,中國對日本的影響可以說是決定性的。
這一切其實都始自於唐朝!
準確的說,是從貞觀時代開始的!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日本第一次派“遣唐使”來唐朝,所謂“遣唐使”並不是指某一個人,而是一個組織,“遣唐使”這個組織規模很龐大,最多可以達到五、六百人,分爲正史、副使、錄事、翻譯、醫藥師、僧侶及陰陽師等;還有水手、雜役人員等。
從貞觀四年一直到唐昭宗乾寧元年(公元894年),日本共17次派“遣唐使”來唐朝,遣唐使的人員來到唐朝的任務並不是旅遊觀光,而是每個人依據自身的職責和特長,接觸唐朝各個領域的人,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等到回國時,將在中國學到的施政理念以及各個領域的技術傳回本國,從而對日本國家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唐朝對於日本的“遣唐使”很是歡迎,每次都是毫無保留地向日本人傳授着各方面的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