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聲名遠播 (第1/4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h2>1、開放的胸懷</h2>
讓我們回到李世民的貞觀時代,在皇帝李世民和一班治世能臣的治理下,唐朝大踏步地向着盛世繁榮繼續邁進,如果套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此時的中國正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那個時候歐洲各個國家打得不亦樂乎,拜占庭帝國已經是江河日下,阿拉伯半島的默罕默德還處在創業階段,如果說唐朝此時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似乎並不過分。
當然,無論是繁榮還是興盛,或是民族自豪感,都必須要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國家強大!
唐朝此時做到了這一點!
不可否認,在經歷了南北朝二百多年的動亂後,隋朝初年在隋文帝楊堅的精心治理下,中華大地再次煥發出青春。可惜,隨着楊廣同志的登臺亮相,先前的一切美好都化爲泡影,隋末割據勢力混戰的時候,周圍的很多國家都趁火打劫,突厥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而且這期間中國基本上和其他國家已經失去聯繫,當然更提不上人家來進貢。
唐朝建立後,尤其是李世民即位後,勵精圖治,努力恢復生產,剪除邊患,國力漸漸強盛,老百姓安居樂業,尤其是當貞觀四年唐朝消滅東突厥後,大唐帝國更是扶搖直上,威名遠播,先前提到的周圍各個國家公認李世民爲“天可汗”就是最好的證明。
事實上,不僅是唐朝周圍的國家,當時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與唐朝保持着友好的往來,玄奘西行求法時,所經過的國家中就有很多因爲從玄奘那裏聽到唐朝的威名,而特意前來進貢,而且這些國家當時還有很多移居長安的僑民,他們大多數是往來於中原和中亞、印度各國的商胡,也有不少來中原求法的僧侶,還有少部分的畫師、樂工和舞姬。
此外,當時唐朝和西亞各國也有聯繫,尤其是和伊斯蘭教保持着友好的的關係,在武德時期,伊斯蘭教就已經開始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民間進行傳教,貞觀六年(公元632年),默罕默德的舅母稱旺各師,親自到長安宣誦《古蘭經》傳教,而且受到了李世民的禮遇,允許其在長安建立大清真寺,從而開啓了雙方的官方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