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房謀杜斷 (第2/2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雖然,杜如晦在貞觀四年不幸病逝,但在我看來,“房謀杜斷”的這種精神並沒有瓦解,相反由於杜如晦的不幸早逝,讓李世民更加堅定將“房謀杜斷”的精神不斷髮揚,後來李世民選拔出來的很多知名的官員,都繼承了這種精神,杜如晦病逝後,李世民悲痛不已,有一次忽然夢見和杜如晦探討國事,而且杜如晦的形象和生前沒有差別,醒來後,李世民都爲之流涕,立即派人慰問杜如晦的妻小,並且宣佈保留杜如晦生前的那些官佐。
對一名已經亡故的大臣,恩遇不變,千百年來還真是少見,相信也只有貞觀時代才這樣,同時這也是貞觀時代君臣一體的真實寫照。
此後,房玄齡繼續一如既往的對李世民竭盡忠誠,一直到貞觀二十二年逝世爲止,期間制訂《貞觀律》,與褚遂良撰寫《晉書》,阻諫李世民東征高麗,這一切都盡到了一個老臣的義務。
史書記載:玄齡明達政事,輔以文學,夙夜盡心,唯恐一物失所,用法寬平,聞人有善,若已有之,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
當然,房玄齡優點很突出,同時性格上也有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決斷力太差,總是顧忌太多,這就使他在某些時候總是處於一種尷尬的角色,魏徵可以犯顏直諫,長孫無忌憑藉着自己外戚的身份,可以與李世民探討一些敏感的問題,而房玄齡因爲性格的原因,只充當一個辦事員的角色,盡心盡力地完成李世民交給的任務,而不敢有絲毫的違逆。
房玄齡給人留下的印象總是很低調,幹了不少事情,卻好像不如魏徵那樣成爲人們矚目的焦點,或許他知道太多李世民的祕密,所以爲了自身考慮,不得不隱藏自己。
關於房玄齡我們在後邊還會詳細說道,這裏暫且就說這麼多。
不過總體來看,“房謀杜斷”和魏徵的犯顏直諫一樣,都是貞觀時代的標誌,同樣,最終也形成一種風氣,成爲那段歷史期的獨有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