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最終的勝利者 (第2/6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當李隆基將諸多皇子像過電影一樣在腦海中不斷篩選時,他忽然發現二皇子忠王李璵是個不錯的人選。
順便說一句,此時的忠王李璵就是三十多年前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激烈角逐時,那個險些被扼殺於母腹之中的胎兒,即後來唐朝第八代皇帝唐肅宗李亨!
史書記載李璵是個具有仁愛之心,文化素質頗高的人,善於寫文章,年齡不大的時候就有過目不忘的本領,算是神童之類的人物。
李隆基之所以認爲李璵是個合適的人選,除了排行佔據優勢、自身素質過硬之外,還因爲李璵是所有皇子中最有建樹的人。
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璵領命朔方節度使、單于都護,開元十八年(730年)受命河北道行軍元帥,遙統十萬大軍擊退奚、契丹聯軍的進犯,雖然這次戰役李璵只是名譽指揮官,並沒有實際指揮作戰,但畢竟親身在北部邊境體驗了戰爭的殘酷,僅這一點就比那些身居內宮的其他皇子多了一份歷練。
作爲李隆基的次子,在哥哥琰王李琮因爲個人形象問題被淘汰出儲君人選後,李璵並沒因爲個人排行的優勢而產生什麼非分之想,而且因爲性格溫和,也沒有因爲弟弟李瑛當上太子而產生嫉妒之心,這麼多年來他始終恪守一個皇子的應該遵循的行爲準則,而且努力完成父皇李隆基交辦的每一件事。
這一切,其實李隆基全都看在眼裏。
如果拋開其他因素,李璵的確是個合適的人選,個人素質過硬,又經歷過戰場硝煙的洗禮,在李隆基的三十個兒子中還真找不出這樣的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