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權臣固政 (第2/14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早在文宗李昂即位之初,曾經下詔宗室成員李漢擔任實錄修撰,參與《憲宗實錄》的編撰工作,李漢秉承史家直書的優良品德,尊重歷史事實,對李吉甫在憲宗時期的所作所爲如實記錄,因此備受輿論稱道,但相反卻深受李德裕的厭惡和疏遠。
李德裕爲了達到修改《憲宗實錄》的目的,先是在會昌元年(841年)三月,帶領重新迴歸朝廷的宰相班子成員陳夷行、崔珙、李紳,以憲宗李純有中興之功,上疏皇帝李瀍請求爲憲宗李純修建百世不遷之廟。李德裕這樣做無非是想提高憲宗李純的祭祀規格,以博得皇帝李瀍對自己的好感,爲他修改《憲宗實錄》的計劃奠定基礎。
但是李德裕沒有想到,他的請求不太合乎禮法。因爲在古代宗法制度中,關於祭祀祖宗有這樣的規定:只有始祖之廟才能永遠不遷,而始祖以下的歷代祖宗在祭祀世代之數過於遙遠後,要按規定遷入太廟,並按次序排列,統一進行祭祀。
儘管皇帝李瀍看了李德裕的奏疏,並稱贊李德裕的建議很是中肯(“所論至當”)。但是當李瀍將李德裕的建議交給朝廷大臣進行討論時,還是因爲不合乎禮法而遭到了朝臣們的普遍反對。
在輿論的壓力之下,李德裕只好不再採取迂迴策略,直接以現有的《憲宗實錄》版本所記載的內容不齊全爲由,向皇帝李瀍提出了重新修訂的請求。會昌元年(841年)四月,李瀍詔令宰相、監修國史李紳和史館修撰鄭亞重修《憲宗實錄》。十二月,李德裕又針對實錄的體例問題,上疏李瀍請求修改,事實上,李德裕的上疏不過是個障眼法,是爲了他刪減實錄中關於父親李吉甫的“不善之跡”製造理論根據,他的想法不僅是朝臣,就連皇帝李瀍都頗爲知曉。
當時李德裕爲了避免朝臣們的非議,對可以記入實錄的史事做了十分嚴格的規定,但是其同黨李紳和鄭亞爲了討好李德裕,在修改實錄的過程中,不僅將原稿中對李吉甫不利的記載全部刪除,而且利用不少材料對李吉甫進行美化。
會昌三年(843年)十月,經李紳和鄭亞將近三年的修改,新修撰的四十卷《憲宗實錄》修成,並進獻皇帝李瀍。對於李瀍而言,新修撰的《憲宗實錄》品質如何似乎與他關係並不大,而且他早就知道李德裕的真實想法,所以重修《憲宗實錄》和重新起用李德裕一樣,都是出於政治需要,表明了李瀍對李德裕的絕對信任以及對牛黨的徹底否定。
李德裕曾經就如何看待朋黨問題,特意利用在延英殿與李瀍對話的機會,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當時,李瀍召見宰相班子成員議事,告訴宰相們說侍講把孔子的三千弟子說成是朋黨,爲此詢問宰相們對這種說法的看法,於是李德裕專門針對這個話題向李瀍上了一封奏疏。
在奏疏中,李德裕駁斥了侍講把孔子三千弟子看成是朋黨的論斷,他認爲所謂的朋黨在行事中帶有很強的政治目的,他還列舉了歷朝歷代那些背信棄義、結黨營私的行爲表現,對這些人的行爲進行了強烈地批評,而且在奏疏中李德裕還特意提醒皇帝李瀍,標榜自己這種不結朋黨的人實在爲數不多。
事實上,李德裕的目的在於借古喻今,指斥當朝官員結黨營私的行爲,他的鋒芒所向是針對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並以“座主”“門生”等關係形成朋黨勢力的牛黨而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