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黨爭終結 (第2/11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給事中韋弘質認爲,會昌年間以來,宰相之權已經嚴重過大,而如今宰相府又兼領鹽鐵、度支、戶部三司事務,總掌天下財政大權,這是不合時宜的。
在李德裕看來,韋弘質的上疏不僅是針對自己,而且明顯具有挑釁的味道,以李德裕當時的地位和性格來講,是絕對不允許隨便有人對自己主持下的朝政說三道四的,因此他立即上疏武宗李炎,反駁韋弘質的言論。
在奏疏中,李德裕除了表白自己盡心盡力輔佐皇帝以及列舉歷史上很多皇帝對於離間皇帝和宰相關係是如何處理的事例之外,還極力詆譭韋弘質的爲人,說韋弘質是卑賤之人,對上褻瀆明主,而且又有看輕宰相的意思。
上述這些其實都不足以引起公憤,之所以會引起公憤是他在奏疏中有這樣兩句話:
“伏望陛下知其邪計從朋黨而來,每事明察,遏絕將來之漸,則朝廷安靜,邪黨自銷。”
李德裕的言論等於是在說韋弘質的上疏並不是個人行爲,背後隱藏着朋黨攻擊意圖,是有人在背後唆使,韋弘質纔敢如此肆無忌憚地上疏。李德裕的意思其實很明顯,他將矛頭對準了牛黨,因爲牛李黨爭已經存在將近50年,誰都知道能夠攻擊李黨的肯定是牛黨。
不久後,韋弘質被貶出京城,隨着他的離去,朝廷內一時間激起千層浪。
李德裕看到來自官員們的輿論壓力頗大,於是他再次上奏武宗李炎,字裏行間雖然有想緩解朝廷官員不滿之意,但政出宰相這一根本原則問題他是絲毫不讓步的。在李德裕看來,朝廷如果想要提高尊嚴,使官員們能夠恪盡職守,增強各個部門的行政效率,朝廷大權就必須歸於宰相,由宰相來協調統一各種職權。
面對李德裕的上疏,李炎雖然對他隨意處置韋弘質有些不滿,但大體上同意他關於政出宰相的論述。但儘管如此,李德裕在朝廷內的形勢愈發不利,除了因爲他大權獨攬,排斥異己,招致官員的嚴重不滿之外,還因爲他在復出之後,在武宗一朝對宦官的權勢進行了很多限制。最初宦官們迫於形勢而暫時忍耐,不過他們還是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利用終日可以接近皇帝的有利條件,在武宗李炎面前不斷進讒,稱李德裕專權太甚,已經引起百官強烈不滿等情形,最終使得武宗李炎與這位言聽計從的宰相開始有了隔閡。
不過,李炎在此後沒多久便病逝。李忱即位前就已經對李德裕的專權行爲產生不滿,況且李德裕是先皇的寵臣,作爲新君的李忱,勢必要清除先皇的諸多痕跡,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李德裕都是要被清除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