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戰亂迭起 (第1/12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裘甫起義
唐宣宗李忱頗有“小太宗”風範,不僅“明察沈斷,用法無私”,而且“從諫如流,惠民愛物”。其中頗多溢美之詞,我們不能否認宣宗李忱治下的大中之政,固然取得了不錯的政績,但在他的治下,帝國的農民生存狀況依舊十分堪憂,各地農民起義如星星之火到處可見。很多史學家認爲,唐末“諸盜(農民起義)”都生於大中年間,雖然這種定論有些武斷,但是從中可以看出農民不堪忍受壓迫而進行武裝反抗由來已久。正因爲如此,李漼即位之後僅僅四個月,長期以來積壓的農民與官僚集團之間的矛盾衝突終於大規模爆發,而首當其衝的就是浙東地區。
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浙東地區爆發了由“起自田畝”的裘甫領導的農民起義。由裘甫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最初不過百餘人,卻很快攻下象山縣(今浙江象山),並屢次打敗官軍進逼剡縣(今浙江嵊縣),使得明州(今浙江寧波)大白天也是城門緊閉。
當時駐紮在越州(今浙江紹興)的浙東觀察使鄭袛德立即派遣部將劉瓊和範居直領兵三百,會同台州(今浙江臨海)軍共同鎮壓裘甫起義。鹹通元年(860年)正月四日,農民軍在唐興縣(今浙江天台)天台山的桐柏觀前打敗唐軍,結果範居直戰死,劉瓊隻身逃回。
正月十四日,裘甫率領農民軍攻佔剡縣,並招募將士,使得勢力迅速擴大,部衆達到數千人。鄭袛德見首次鎮壓無果後,再次派出部將沈君縱、張公署、李圭率領新招募的五百名士兵進行鎮壓,企圖奪回剡縣。唐軍於二月十日抵達剡縣西南的三溪河畔,裘甫在河南岸設下埋伏,並派人堵塞上游河水,使得下游河水變淺可涉,然後在北岸佈陣,迎接唐軍的挑戰。
雙方交戰後不久,在裘甫的指揮下,農民軍佯裝敗退,逐漸引誘唐軍涉河追擊。當唐軍半渡時,裘甫下令釋放上游河水,導致河水暴漲,唐軍猝不及防,鄭袛德的三員大將全部戰死,五百名唐軍士兵全軍覆沒。
剡縣大捷極大鼓舞了農民軍的鬥志,在裘甫的號召下,先前散佈在浙東山中海上的小股農民軍,以及其他地方的流亡農民四面雲集在裘甫麾下,義軍迅速擴展到三萬人。裘甫自稱天下都知兵馬使,改元羅平,鑄造“天平之印”,同時廣聚錢糧,一時間聲震中原。
隨後在裘甫的指揮下,義軍兵分四路,先後進逼衢州(今浙江衢縣)、婺州(今浙江金華)、明州、並攻破唐興、上虞(今浙江上虞)、餘姚(今浙江餘姚)、慈溪(今浙江慈溪)、奉化(今浙江奉化)、寧海(今浙江寧海)等地,兵鋒所到之處,官軍全都望風而逃。
對於朝廷而言,浙東地區軍事力量歷來薄弱,正所謂“人不習戰,甲兵朽鈍”,而一直龜縮在越州的鄭袛德在接連喫到敗仗後,一再上表朝廷告急,並向鄰道求援。
在鄭袛德周邊首先採取救援行動的是浙西觀察使鄭處誨,他派出一名牙將帶領四百援兵援救鄭袛德。不久後,宣歙觀察使溫璋也派兵進行援救,可是當時已經被農民軍嚇破膽的鄭袛德在援軍到來後,將援軍統統調進越州城內以自衛。按照唐朝後期的財政管理規定,當藩鎮兵被調出本鎮跨轄界作戰時,士兵的伙食要由作戰轄區供應,稱爲“食出界糧”,這往往助長了橋兵悍將的貪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