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戰亂迭起 (第2/12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雖然當時鄭袛德極力討好援兵,伙食供給比朝廷規定的標準多出十幾倍,耗費大量錢財,但援軍仍不滿意,不僅索取無度,而且都不願意主動與農民軍交戰,並託詞要求鄭袛德派人充當嚮導,帶路出征。而鄭袛德的部將懾於農民軍的威風,全都稱病不願意前往,鄭袛德就是在這樣一種雜亂不堪的局面下堅守城池,等待轉機的到來。
可以說,在農民軍的強大壓力下,浙東地區的唐軍已經喪失了鬥志,不少軍將更是與農民軍暗中互通聲氣爲自己尋找後路。
前邊我們說過,浙東地區是唐朝兵力部署較爲薄弱的地區,但這塊地區卻是唐朝後期中央財政收入的一塊重要調取之地。《冊府元龜》中《帝王部•納貢獻》中記載說:“天下貢賦既出江淮,時江淮人甚困二聚斂不息。”事實上,這也是導致裘甫起義的根本原因。而隨着農民軍實力逐漸增強,裘甫的起義軍無疑成爲刺入唐朝財政命脈的一把尖刀,進而危及大唐帝國對浙東地區的統治。
浙東局勢的不斷惡化以及鄭袛德平叛不力,使得朝廷不得不對浙東地區的形式進行重新估量。皇帝李漼讓宰相們商議從朝廷挑選一名得力的武將取鄭袛德而代之,宰相們建議起用曾經擔任安南都護的王式。王式是歷仕憲、穆、敬、文四朝元老大臣王播的侄子,雖然是一個長期依附宦官的官員,但卻深諳兵法。
鹹通元年(860年)三月,李漼召見浙東觀察使王式,詢問平定浙東農民起義方略。王式認爲,只要朝廷能夠調集重兵,裘甫的農民軍並不難剿滅。當時習慣干預朝政的宦官表示異議,認爲調集重兵耗費資財太多,對此王氏提出不同意見。王式認爲儘快剿滅農民軍,朝廷才能做到真正節省資財,如果長時間拖延下去,朝廷遲早會被拖垮。
李漼十分明白浙東地區對於朝廷的重要性,所以他同意按照王式的要求發兵,下詔調集忠武、義成、淮南三道方鎮之兵歸王式統一節制。
當時獲悉王式大軍將至,裘甫軍中最有謀略的副帥劉暀爲裘甫提出了戰略規劃,他認爲應該立即引兵攻佔越州,依靠其城郭和府庫財物爲依託,然後派兵五千駐守西陵(今浙江蕭山),沿着浙江修築營壘,以阻止王式大軍。同時鑄造大批舟船,看準時機長驅直入浙西地區,以奪取當地財富,充實軍隊實力,然後迴向加固石頭城(今江蘇南京)駐守。一旦成功後,宣歙、江西一帶必然有響應者,然後派一員上將走海路直取福建,如此則朝廷財賦供給重地將全被農民軍佔有。
當時裘甫義軍處於流動作戰狀態,始終沒有自己的根據地。而劉暀的戰略規劃應該說是切實可行的,如果成行的話,至少可以讓農民軍形成與朝廷分庭抗禮之勢,算是比較有遠見的戰略規劃。
可是當時裘甫軍中的另一名謀士王輅卻認爲劉暀的戰略規劃,只有三國時代的孫權才能做到。原因在於當時朝廷還可以維持大一統的局面,遠遠沒到分崩離析的程度,他主張應該據險自守,並且陸耕海漁,一旦形勢危急可以逃入海島以自保。
事實上,王輅對當時天下形勢的估計完全錯誤,而且他的規劃是一種消極防禦戰術。當時面對劉暀和王輅兩種針鋒相對的主張,裘甫始終猶豫不決,正是他的舉棋不定,使得自己錯過了與朝廷分庭抗禮的絕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