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上) 第八章 明軍始動 (第6/14頁)
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對朝鮮這位幾乎是世界聞名的名將李舜臣,我們以後會單闢一章來說。他從戰爭一開始,就孤軍奮戰,連續打了玉浦、合浦、赤珍浦、泗川、唐浦、唐項浦、粟浦、閒山島、安骨浦大大小小十幾場海戰,讓日本的海上通道岌岌可危,運輸量不及正常的三分之一。
朝鮮半島的日軍一下子便陷入了極其難捱的境地。
朝鮮平原較小,本來出產糧草就有限,日軍二十幾萬人一下子壓過去,又未能形成有效控制,補給一下子就成了大問題,只能仰仗國內運輸。但海軍又不爭氣,被李舜臣壓制得頭都抬不起來。糧草好辦,但日軍引以爲豪的火器彈藥,卻是一定要從國內生產製造的。
種種苛酷條件之下,日軍士兵不斷從朝鮮前線逃亡回來,就算上頭設置了各種各樣的嚴刑峻法,仍舊不能解決問題。 比如鍋島直茂的部隊,一次脫隊開小差的就有五十多人,而且這五十多人全是作戰部隊,包括了十幾名下級武士與家臣。其他大名部隊的逃亡者更是不計其數。爲了防止逃兵潛回國內,秀吉不得不下令把所有的運兵船都集合到名護屋去。
唯一不必爲逃兵問題頭疼的,是第一、第二兩個軍團。他們在朝鮮的最西邊,逃兵想逃都沒地方逃……
第一、二軍團的兩位軍團長,各自有着各自的小九九。
加藤清正一心要攻入大明,所以絲毫不考慮什麼損失,憑着一股剛烈之氣大踏步地前進。小西行長卻不行,他本質上是個生意人,作什麼都要事先計算得失。
他一直希望用最小損失換取最大利益。所以從進入朝鮮開始,小西行長不停地給朝鮮國王寫信,希望能夠和談。誰料朝鮮人雖然屢敗屢戰,骨氣倒是頗硬,哪怕內附大明不當國王沒有了朝鮮國,也絕不投降倭寇。雙方唯一的一次談判,是在平壤淪陷前,因爲話不投機,沒說幾句話就談崩了。
現在漢城、開城、平壤俱爲小西行長所奪,功勳已經足以服衆。他心裏開始盤算起來,再繼續攻擊,無非是錦上添花,意義不大,反而部隊會因爲過度損耗而崩潰。前頭雖有朝鮮王室,可也有大明,殺上去勝負難以預料。
再說現在補給也是個大麻煩,小西行長不想對嫡系部隊造成太多損失,他決定放慢腳步,觀望一下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