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上) 第二十章 碧蹄館 (第4/19頁)
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換句話說,從立花宗茂出兵開始,根本沒有任何機會來實行“示弱戰略”。所以結論是,這個“示弱”的說法,是爲了美化立花宗茂能征善戰的形象附會而來的。他確實作出了迂迴奇襲的決定,是一招好棋,但這只是一名優秀將領對戰場情況的一種活用,是臨時起意,而非處心積慮的策劃。
從戰鬥的結果來說,日方的記錄也頗值得商榷。《征伐記》、《黑田家記》、《毛利家記》、《安西軍策》、《立花朝鮮記》等第一手史料衆口一詞,認爲立花宗茂在這一階段取得了大勝利,殺敵數從兩千到六百不等。
這裏出現了一個有趣的歷史研究現象。當我們閱讀史料時,經常能發現記錄者出於某種目的,極力渲染戰爭中某一方的英雄事蹟,但他們又經常顧頭不顧腚,一不留神就在別處記錄裏留下些許矛盾的細節,最後泄了自己的老底。
對於這場遭遇戰,我們無須去深究在戰鬥中立花諸臣到底有多麼驍勇善戰,上述史料在吹噓完以後,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細節,如《征伐記》說“長政疾馳來援,遂以統茂歸”;而《黑田家記》則說“宗茂鎧上矢如蝟毛,登小丘而休,長政代奮戰,明軍退”。
日方的記錄光顧着吹噓立花宗茂的武勇,卻忘記把結局改一改。
從《黑田家記》裏“長政代奮戰,明軍退”的描寫,可以反推回去證明,明軍在與立花宗茂的戰鬥中,根本就沒有落荒逃跑,反而是步步緊逼,所謂的“登小丘而休”,分明是立花宗茂本人反被明軍壓迫到了小丸山山上。直到黑田長政趕來支援,接過立花部投入戰鬥,明軍才退去,黑田纔有機會“遂以統茂歸”,把他救出來。一個“代”字和一個“歸”字,讓之前的吹噓瀉了底,這麼窘迫的遭遇,實在不是勝利者所爲。
事實上,在這場戰鬥裏,明軍的兵將從頭到尾都表現出了極強悍的近戰能力和極高軍事素養——當然,這是因爲這些部隊是李如松等人的家丁,戰鬥力比普通明軍要強——與日軍先後數次交鋒,並未呈現出弱勢。甚至在遭遇側後襲擊的時候,明軍也無一部潰敗,而是回撤一段距離後迅速重整隊形,硬生生地挽回了局面。衆所周知,在白刃戰中接戰不利,整隊回撤而不引發潰敗,反而立刻重整好陣型進入反攻,這對士兵和將領的素質要求有多高。
而且,這些明軍並未攜帶大量輕重火器,手裏只有少量神機箭還有三眼銃,再就是標準的馬戰武器——佩刀、弓箭了,在這種情況下與日軍進行的是一場實打實的白刃戰。在這個日軍最引以爲豪的科目裏,明軍絲毫沒落下風。
號稱西國第一名將的立花宗茂,面對與自己兵力相當的明軍,除了靠奇襲暫時迫退了明軍以外,再沒佔到半點便宜,反而賠上了十時連久和池邊永晟兩員大將的性命,最後連他自己都被迫退到了小丸山,靠長政的救援才緩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