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第四章 脣槍舌劍 (第1/8頁)
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沈惟敬首先把宋應昌的正式公文遞給行長,提出了中方的條件:“汝能滌志湔非, 盡還朝鮮故土, 並還兩王嗣以及陪臣等, 歸報關白上章謝罪, 本部即當奏題, 封爾關白爲日本國王。”
意思是要日本退出朝鮮,放回王子,再上一份謝罪奏表,明朝這邊會原諒發動戰爭的罪過,封秀吉爲日本國王,准許通過寧波港通貢。
“日本國王”這事,日方其實不是特別熱心。大明按照自己的理解,覺得冊封秀吉爲日本國王是天大的恩典,他們不瞭解日本特有的政治體系,不知道在日本還有一個名義的最高統治者天皇。日本歷代政權通過攝政、院政、幕府等形式來實行統治,包括秀吉在內,從來沒人動過取彼而代之的念頭,寧願把這個傀儡一直供奉起來——這與中國“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傳統大不一樣——如果秀吉接受了日本國王這個頭銜,與天皇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很尷尬。
這個“日本國王”其實也並非沒有先例:朱元璋就曾經封過日本的懷良親王爲“日本國王”;室町幕府的開創者足利義滿還受過明成祖“日本國王”的封號。按照日本人的理解,這個“日本國王”相當於是一個榮銜,就好像明代官職裏的太師、太傅、太保一樣,不代表任何實際意義。
但另外一個條件通貢,卻擁有着無限誘惑,蘊藏着無限商機。
所謂“通貢”,不是如字面意義是帶着貢品上京城,而是一種貿易渠道。以前幕府與明朝進行貿易的時候,名義上是幕府將軍進貢明朝皇帝禮品,實際上是幕府商人們攜帶着大宗商品在寧波、杭州等地銷售。這是一種繞開大明海禁政策的變通貿易手法,很受歡迎。
這種貿易船必須要有大明頒發的堪合文件作爲經商許可證,所以叫做堪合貿易,或者叫進貢貿易。
這條路線隨着倭寇之亂,已經徹底斷絕。如果現在能夠重新開通中日貿易線的話,相信那些日本豪商一定會欣喜若狂。
沈惟敬看日方兩位代表沒什麼表示,心想棗兒給完了,我再給你打一巴掌吧,清了清嗓子,厲聲道:“現在天朝已經出動了大軍四十萬,一路去鳥嶺截住你們的退路,一路到漢江截住你們的糧道。宋經略與李提督又帶了三十萬人,馬上就到。你們趕緊把人交出來,滾回去,封貢之事可成。要不然就大禍臨頭。”
小西行長見識過沈惟敬的說話不靠譜兒,對於他的威脅沒放在心上,嘴裏寸步不讓,堅持說要在漢城一直呆到封貢結束,再行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