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第十一章 和平時期的朝鮮 (第1/16頁)
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果以萬曆二十一年三月停戰算做壬辰戰爭結束,那麼到萬曆二十五年二月丁酉再亂,恰好是四年的和平時期。
在這四年的戰爭間歇期,大明與日本你來我往地忙活着議和的事,那麼朝鮮人到底都幹了些什麼?
他們沒資格參加談判,所以只好悶在國裏,做點正經事——練兵備倭。
朝鮮官軍在整個壬辰戰爭的表現實在是太差了,動輒一潰千里,差到連他們自己都看不過眼。因此早在萬曆二十一年二月二日、戰爭尚未結束的時候,柳成龍便已經明確地向軍方提出了要練兵備倭的口號。
他的這個提議很快便得到了執行,沒遇到什麼大阻力。原因很簡單,朝鮮官軍在壬辰戰爭中幾乎被消耗一空,從基層到高層都死的差不多了……一張白紙,纔好做文章。柳成龍把各地義軍重新整編,納入官軍範圍之內。這些義軍經過一年戰爭的洗禮,無論士氣和戰鬥力都比原來的朝鮮軍隊高出一大截。截止到丁酉開戰之前,朝鮮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七萬到八萬左右,其中一半集中在釜山附近的前線,用來防備倭寇。
練兵分成了兩個層面:一個是精神層面的,一個是物質層面的。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兩手都要硬。
精神層面指的是軍隊的戰法與戰術手段。一支軍隊必須得有自己的一套核心作戰理論和與之相配的戰術,比如日軍的鐵炮戰法,再比如遼東軍的鐵騎戰法,而朝鮮陸軍卻極度缺乏這種理論支撐,基本上還處於“看見敵人掄着大刀一窩蜂就上“的初級階段。壬辰戰爭中朝鮮軍動輒崩潰,就是因爲缺乏組織力的緣故。
在這方面,朝鮮人有一個現成的老師:明軍——或者說的更準確一點,是南軍。
南軍出自戚家軍,而戚家軍是十六世紀乃至中國整個軍事史上最講究組織性和戰術性的軍隊,尤其是對倭寇的戰績無出其右。請他們來當老師,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朝鮮人對南軍的崇拜深入骨髓,簡直就是奉若神明。當初李如松撤走,留下了吳惟忠的南兵守衛漢城,讓朝鮮人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