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終章 帝國最後的榮耀 (第1/10頁)
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日軍全部撤離之後,聯軍並沒有掉以輕心。在萬世德——他大概是援朝歷任經略中最輕鬆的一位了——的主持之下,陳璘針對殘留在南海、錦山、乙山等地的倭寇進行了搜捕。這些被自己人拋棄的倭寇盤踞在深崖高山之上,試圖依靠地利進行頑抗。可惜大勢已去,他們再也沒有任何活命的機會。截止到七月份,陳璘所部一共砍掉了一千一百名倭寇的首級,送去了京城。
這一千一百名倭寇,很不幸地成爲了這場七年戰爭的最後戰死者。
戰爭已經結束了,可是歷史仍在繼續。對於這場深遠影響了東亞局勢的戰爭,我們該有什麼評價呢?
或者說,我們該怎麼樣公正地評價呢?
歷代文人政客以及很多當代史學研究者都持這樣一種觀點,即萬曆三大徵拖垮了明朝。尤其是這場朝鮮戰爭,它耗費巨大,讓大明的財政雪上加霜,間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這種說法究其根源,起於萬曆年間“爭國本”事件中的朝臣及文人之手,後來越傳越廣,幾乎成爲一個常識。
但事實真的如此?
中國古代文人論政,少有以數據說話的,多以動機和道德爲本。事實上,即使大略地去探究一下當時的財政數據,就可以很清楚地發現,這種說法其實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這次朝鮮戰爭,說起來歷時七年,看着好象時間很長,其實這七年時間裏,並非是一直在打仗的,在朝鮮的部隊,也不是一直有那麼多。其中絕大部分時間,雙方是在對峙和談判。
自一五九二年壬辰倭亂起,到六月祖承訓率數千明軍入朝,七月戰敗回國,十二月李如松才率大軍再次入朝。次年李如松飛軍直下三千里,收復了朝鮮三都。然而這次入朝的總兵力僅三萬八千餘人,哪怕到後來劉綎等援軍入朝後,兵力也才四萬出頭。但李如松隨即就於八月率三萬多明軍陸續撤出朝鮮,僅餘數千明軍駐留朝鮮。期間真正的作戰時間,僅九個月。
再後來就得到一五九七年二月的丁酉再亂時,明朝才第二次大規模出軍,這次規模比較大,但總動員人數也不過十餘萬,時間也僅一年,次年秋,朝鮮戰爭徹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