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終章 帝國最後的榮耀 (第2/10頁)
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此這場戰爭,真正的作戰時間僅二年左右,累計總動員二十二萬餘人。但要注意的是,這是累計的動員數,也就是明朝屢次下令徵發的累計人數,實際上並未真出動了那麼多人。如壬辰時李如松出軍,總動員數爲七萬人左右,兵部計劃入朝兵力四萬八千人,但真正入朝的僅三萬八千人,遼東、四川等地均有被徵發的部隊因各種原因未能入朝。又如劉綎的五千人雖然最後趕到了朝鮮,但已是次年的年中,戰役基本結束,只剩下行軍前往釜山的行動了。
這次戰爭的總人員和錢糧數的統計,應該說是比較複雜的。當時朝鮮方面曾做過統計,《燃藜室記敘》十七卷裏對明朝此次戰爭的耗費數記載如下:“徵發浙陝湖川貴雲緬南北兵通二十二萬一千五百餘人,往來諸將及任事人三百七十餘員,糧銀五百八十三萬二千餘兩,交易米豆銀三百萬兩,實用本色米數十萬斛,諸將賞銀三千兩,山東糧二十萬斛。”
如我們之前所說的各種原因,朝鮮人自戰爭開始,就一直對錢糧問題非常關心,其認真之態度甚至還甚於明朝。因此這個數字就算不是極準確,差異也不會太大,基本可以認爲就是當時的總耗費。簡略來說,就是朝鮮戰爭總耗費爲銀八百八十三萬五千兩,米數十萬斛。年均下來,約一百三十萬兩軍費開支。
那麼,這個數字是否在萬曆朝廷的承受範圍內?
答案是肯定的,完全可以承受,且並不困難。萬曆朝的前十五年,由於張居正主持的考成法、一條鞭法及清丈田畝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此時期的財政狀況史有公論,堪稱中興。僅萬曆五年,戶部歲入已達四百三十五萬兩,收支相抵後財政結餘八十五萬兩。到萬曆九年,張居正說近年以來,正賦不虧,府庫充實,徵解如期。
連續多年財政不出赤字,這哪怕是放到現在,也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有興趣的可以去查查政府工作報告,看看能有多少財政年度做到沒有財政赤字的。僅此一點,就可見明廷財政形勢如何。
到萬曆十年,明廷僅太僕寺一處的存銀就達四百多萬兩,加上太倉存銀,總數不下七、八百萬兩,太倉存糧亦可支十年之數。這還只是部分府庫存銀,別的府庫還沒計算在內。再說朝鮮戰爭這七年裏,不是光支出沒收入,日常的賦稅一直在收,因爲即便有收支不平衡,即使只以庫銀存量計算,以萬曆前期的庫銀結餘,應付起來也不是大問題。
其實明代朝野對朝鮮戰爭抱怨不絕,最大原因有二。
一是絕大部分朝臣及清流都認爲此事和明朝無太大關係,因此態度極其消極,一直到開戰,北京朝中也就萬曆和石星兩人是明確表態支持的,其他幾乎全是反對態度。在這種情況下,錢糧不夠靡師耗餉的言論當然充斥了大明整個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