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終章 帝國最後的榮耀 (第5/10頁)
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事實上明朝太監告訴康熙的所謂脂粉錢,是太監們從各地收上來進內庫的稅項。這個脂粉錢稅,後來逐漸變稱爲花捐。進關十數年後的清人不懂萬曆朝的脂粉錢是什麼玩意,這很正常。於是康熙想當然地將其理解爲後宮的開支,孰不知這本是宮中收入的稅項。
事實上明朝皇室的生活,應該算是歷代皇室中較節儉的,包括嘉靖萬曆在內,生活並不奢靡。荒唐點的大約是正德,但比前代唐宋及後來的清皇室也都是大有不如,譬如晚清快亡國時,光緒的婚禮還耗費了五百五十萬兩銀子。而萬曆最喜歡的福王,婚禮耗費是三十萬兩,營造府邸花了二十八萬兩。當然,王不能和皇帝比,但萬曆朝的財政狀況同樣也不是快亡國的大清光緒朝可比的。
不過,宮中近萬人的開支只靠田莊和金花銀這幾樣支撐的內帑,肯定也是不太夠的,於是皇帝就只能向外廷戶部申請了。然而,明朝的戶部可不會樣樣都準,明朝臣子們經常會打回皇帝的申請,無論是子女大婚還是後宮和膳食的開支,都有被徹底打回和大幅度削減的記錄。在這種情況下,也就無怪萬曆要在外面撈錢了。
再一個,皇帝的內帑其實並非都用於私人,外廷請皇帝撥內帑用於國家開支的記錄比比皆是。事實上,明歷朝內帑用於軍費的比例極大,嘉萬朝起,尤其是邊鎮用錢,動轍出內帑數十萬上百萬的記載屢見不鮮。本質上,內帑是戶部變相的應急預備金,一旦戶部開支不過來,臣子們就會要皇帝掏錢,而且通常皇帝還必須掏。因爲,這個天下是他的,不掏會被臣子們罵個狗血淋頭,一直罵到皇帝乖乖掏出來。嘉萬起的明皇帝們,在其他問題上能和臣子們擰着幹到底,但在這事上,最後還真沒一個敢真不掏錢的——除非是真的沒錢了,譬如崇禎。
不過,即使在經過萬曆不斷賞賜他喜歡的福王以及各種其他折騰後,到萬曆四十八年他去世後,只光宗朱常洛還沒登基的那短短几天時間裏,就向外廷發放了多達一百六十萬兩的內帑用於邊鎮開支——可見到萬曆末年,內帑還是有相當結餘的,給外廷提供了很大支持。
至於外廷的財政情況,如前所說,七年朝鮮戰爭的年均開支爲一百三十餘萬兩,以明朝當時的財政收支來看,這實在不算太大數目,遠沒到傷筋動骨的地步。而從當時加派的臨時稅項事畢即停這個現象看,也可以知道壓力確實不大,不然就會一直收下去,譬如明末加派的三餉。
除前面所說的財政收入狀況外,我們再舉一項數字來說明這個問題。
賴建誠先生的《邊鎮糧餉》,是以萬曆朝的財政文獻《萬曆會計錄》爲基礎專門討論明朝邊鎮財政的專著,按計算,明朝晚期光是對後金的戰事,耗費就達六千萬兩之巨,總額六倍於朝鮮戰爭,這還沒算鎮壓各地農民起義和對付蒙古邊患的耗費。
事實上,明朝真正的毀壞,是壞於明晚期與後金的戰爭以及國內各地的農民起義。尤其是各地農民起義,除極大地破壞了國內財政稅賦收入外,同時也破壞了運輸。像南方向北方及川中向中央政府輸送的大批錢糧物資無法抵達北京,積壓在沿途,致使北京府庫不足用度。再加上遼東與後金連綿不斷的戰爭,極大地消耗了北京儲備的錢糧和各地兵員。這些毀壞,遠遠大於財政一度中興的萬曆朝的各種耗費。
萬曆時期,可以說它在政治上有各種弊端開端之舉,政治影響惡劣。但從財政看,發生於萬曆二十年的朝鮮戰爭開支,對明朝國運和國力的影響並不大。而其他的如萬曆派出的礦稅監對經濟的破壞程度,實際也遠沒文人們描寫的那麼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