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什麼手段?”
“嚴河坊與果農提前簽訂供果契約,今後幾年的果產,果農根本不用擔心銷路。”
“對於那些想開山種果樹,又無本錢的佃戶,嚴河坊還以極低的利息放貸農戶,鼓勵果品種植。初步估計,明年鄧州一地可新種果樹萬餘畝;三年之後,新樹結果之時,嚴河坊的產能將達到七十萬斤;五年之後,可超一百五十萬斤。”
“一百五十萬斤!”趙禎有點沒反應過來。如果這傢俬營酒坊可產酒百萬之巨,那得多大的場面啊?
“是的,一百五十萬斤!”范仲淹鄭重地重複着這個數字。當初,他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也着實受驚不小。
“一百五十萬斤果酒,需果林最少兩萬畝,解決了七千戶佃農的生計。”
“七千戶?”趙禎的神情凝重了起來。
按戶部統計,大宋現有在冊治民一千萬戶,人口兩千餘萬。七千戶就是一萬五千多人,這絕非一個小數字。
“除了果農,還有養豬戶,按嚴河坊現在收購豬油的價格,養豬戶每頭活豬就要多收近一貫錢。巨大的利潤致使更多的農戶開始飼養活豬,以圖暴利。五年之後,單單一個嚴河坊對生豬的需求量就高達每年七千五百頭。按平均每戶每年出欄三頭活豬來算,可養民二千五百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