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早期的海外貿易主要是與當地人及勢力進行交易,而傳統的海外貿易物已經難以滿足新帝國增長的需求,到啓元二十年,海外移民漸近成爲貿易的主體。
包括十一個海外都督府以及柔佛、婆羅、高麗、扶桑等國在內的海東、南洋,到處都是漢人投資開發的礦井跟種植園。
到啓元二十年,輸入國內的婆羅火油每年就升至六十萬噸,而輸入其他地區的婆羅火油,每年也高達三十萬噸,年貿易總額高達三千萬銀元。而控制婆羅國逾九成油井的婆羅火油商社,不僅具體經營者,管理者及核心技工都是漢人外,其股數除了皇室、殖商銀莊、淮東錢莊、南洋船社等持有外,其餘則主要由盧加都督府等地的移民羣體持有。
除了婆羅火油,而從海外輸入江淮浙閩地區,作爲紡織工業原料的棉花,截止到啓元二十年,每年就增加到八百艘海船之多——這些棉花原料的供應商,差不多有七成皆是海外移民控制的種植園供應,早期流放海外的戰俘以及當地土著及後期移民海外的江淮民衆,則是這些種植園的主要勞動力。
除了火油,棉花是主要輸入貨物外,每年還有差不多近三千艘海船,滿載着硝石、婆羅山灰、硫磺、金銀銅貴金屬、蕉麻、蔗糖、名貴木材、藥材等大宗貨物,在崇州、江寧、明州、海州、津海、鐵山、遼口等地靠港……
而這些龐大的大宗貨物輸入,國內則以新布、成衣、染料、食鹽、瓷器、鋼鐵、船舶、兵械以及傳統的茶葉、絲綢等大宗貨物進行貿易抹平。
製造機械,蒸汽機及最新式的戰船及火炮、火槍,則在嚴禁出海的名單之列,受到嚴格的監管——不過大量技術工人及學者的移民南洋,海外都督府轄境的新學、新產業及工業實力從啓元十年之後,也開始有強勁的增長。
大宗海外貿易,除了涉及其中的諸多勢力獲利極厚外,也給中樞歲入帶來雄厚的海關稅收,啓元二十年僅海關關銀收入就高達兩千六百萬銀元。
算上對殖商銀莊、淮東錢莊、南洋船社、黑水洋船社等商社團體的海外資產增值徵稅,啓元二十年中樞歲入海外的收益就貢獻了逾五千萬銀元,佔到啓元二十年整個中樞歲入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