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不要太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幾個月時間轉眼便過,在幽州上上下下的合力之下,黑山黃巾民衆的安置做的極爲成功,整個一個寒冬,三十七萬民衆沒有凍死一人,這在當時的社會而言簡直就是天大的奇蹟,且劉毅一直親身坐鎮燕郡,與民同甘,更爲他在這些新移民心中贏得了天大的名聲。幽州書院院長劉虞無數次在公開場合提到此事,大力稱讚劉毅的仁德。
“劉小哥,這塊地我們開的怎麼樣啊?”燕郡去年開荒的農田已經完成了播種,時值開春,與鬱鬱蔥蔥的十分茂盛,此時一個白衣青年正蹲在田間查看着田地,背後一個老農高聲喊道。
“好,老哥,明年你們就能有餘糧了!”白衣青年轉過身來,面上帶着和藹的笑容,正是劉毅劉朗生。
操練好黃巾士卒之後,劉毅和幾位軍師商議便讓甘寧兵發高句麗,爲大漢開疆擴土,也爲一練士卒,這個小國家的情況他很清楚,人口不過數十萬,士兵也不超過五萬,以甘寧爲將加上五萬精兵,取之定是探囊取物,果然興霸一路勢如破竹。
劉毅卻沒有回到北平,幽州這次安置人口極多,他想看看各地的實際情況,轉了一圈還是來到了承擔安置任務最重的燕郡,對於這個他起家的地方,劉毅是很有感情的,燕郡也是幽州諸郡中發展最好的一個,這和當年他打下的基礎是有很大關係的,也正是因爲如此,燕郡才擔負起了最大的責任,一郡之地便有九萬新住民。
農事是這個時代的絕對基礎,劉毅後世也有幾年支教的經歷,對於這些並不陌生,到了燕郡之後立刻便是實地走訪,結果令他很是滿意,州府的政令得到了有力的貫徹,一排排新的民居建立起來,一塊塊良田被開墾出來,到處都可以看見忙碌的人羣;他也詳細觀察了農田的開墾情況,纔會有上面的說法。
“劉小哥,看你的樣子也不像個幹農活的,咋就說得那麼肯定?”這老農是跟着黃巾民衆一道遷移過來的,他只知道這白衣青年是府衙派來幫他們開墾的,而且聽說劉大人那什麼班裏出來的農活都很厲害,可他還是不能把面前這個青年和農活聯繫到一起。
“呵呵,老哥,放心吧,我說的要不對你就去衙門找我,說真的,要是比起來我的農活可不比你差。”劉毅笑道。
“公子,郭先生傳書。”正說着,劉七跑了過來。
“馬上回去!老丈,再見了。”看完書信劉毅立刻與老漢打了個招呼回身便走,也沒注意到迎面而來的那個青年看見他之後臉上一副激動之極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