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重新安排世界格局 (第3/5頁)
彼得.羅斯.蘭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希特勒在文章末尾隨即指出,上述所有嚴峻的局勢以及可能出現的令人痛苦的情況使他相信:1923年11月8日,暴動“時機已到”。他在文中重複陳述了一個他平時很欣賞的不平凡結論:“我們是對是錯,並非由州檢察官或者法庭來決定,而是將來有一天由德國曆史來決定。”在某種意義上他回答了文章標題中所提出的問題。更加重要的是,通過撰寫這篇文章,希特勒得到了鍛鍊,從而使他寫出了全世界最有名,也是最臭名昭著的一本書。“在結構、語言和主題思想方面,那篇文章可視爲《我的奮鬥》一書的先導雛形。”歷史學家普洛金格這樣寫道。
對於在巴伐利亞一個寂靜小鎮上的簡陋牢房裏伏案寫作的前戰地通信兵來說,這無疑是非同小可的想法,也是激進的想法。另外這也表明希特勒作爲一名犯人享受着特殊待遇,因爲從理論上講不允許犯人從事政治活動。希特勒16歲輟學,從未獲得任何文憑,有關國際關係方面的知識全部來自不繫統的大量閱讀。他現在居然可以在公開出版物上隨意誇誇其談而不受到指責。顯而易見,他頗爲心安理得地根據自己的喜好重新安排天下格局。他在全球這盤棋上調動着不同的國家,表現出成熟的政治家,甚至是世界征服者所擁有的信心。
他將許多天馬行空的大膽想法和對國際關係的複雜分析塞進了一篇內容比較緊湊的文章裏,這使他認爲自己可以探討一些不會引起過多爭論的重大思想。誠然,希特勒在文章中有六七處攻擊猶太人(“種族肺結核”),攻擊戰前德國的懦弱政治家(“世界和平主義者”)。不過,他主要是在內容比較緊湊,有時好走極端的文章裏闡述自己的觀點。當然,他的論證方式仍然有其自相矛盾和論據不足的缺陷。希特勒本來也可能得到專業編輯的幫助,將文章修改潤色後再拿去發表。然而爲雜誌撰寫闡述民族主義運動思想的文章,肯定使希特勒覺得他會得到在勒曼那裏發表過作品的文化思想界泰斗級人物的重視。由此也很容易萌發完整地寫一本論著的想法。
希特勒也許還有一些比較一般的理由使他決定要把浮現在頭腦中的許多思想寫成一本書。其中一個理由同錢有關係。他需要錢來支付聘請律師的高昂費用。一位名叫尤利烏斯·肖伯的獄友後來聲稱,希特勒寫《我的奮鬥》“只是把它當作賺錢的宣傳作品”。9另外一個產生寫作動力的理由,後來認爲是另一位獄友格雷戈爾·施特拉塞爾提出來的。據說此人(在其兄弟並不總是可信的回憶錄中有相關敘述)厭倦了希特勒在飯後滔滔不絕的長篇大論。他建議希特勒這位納粹領導人不要沒完沒了地說個不停,應該把自己的精彩想法寫進書裏。按照這個不靠譜的說法,《我的奮鬥》這本書之所以寫成問世,是因爲有位獄友想讓希特勒閉嘴不再言語,這樣其他犯人就能放鬆聊天、打牌娛樂了。
不過希特勒本人需要自以爲是地發表意見以說服影響別人,僅此一點就足以成爲他寫書的動機。他一返回監獄便開始在筆記本里寫一些自傳性的回憶文字。10在慕尼黑接受審判時,他曾略帶誇張地提到年輕時在維也納度過的一段艱難時光。希特勒回憶這一段人生經歷,意在取悅衆人,並且輕而易舉地將這段轉變過程打上了政治烙印。兩個月後,希特勒坐在了蘭茨貝格監獄的七號牢房裏,決心把這一宣傳手法再次運用於他寫的書裏。
在4月或5月初的某個時段裏,希特勒開始在那臺接受審判前用過的打字機上打印書稿:
我慶幸自己生長在……
希特勒停止了打字。他把打字機滑架移回原位,又重新開始打字:
今天,我覺得幸運的是,自己生長在……布勞瑙小鎮[1]。這個小鎮位於兩個日耳曼國家的接壤之處,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將它們的統一視爲人生的崇高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