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厚安慰韓岡道:“但玉昆你通曉經史,擅長政事,這纔是正經學問。”
“經傳再高,也只能考個明經,進士可就沒指望。”
“玉昆你有所不知,”王厚用手指摸了摸火盆上的大酒壺,試着冷熱,隨口道:“王相公本有意以經義策問替換掉進士科的詩詞歌賦,以玉昆之才,當有用武之地。只可惜讓蘇子瞻給攪和了。”
“什麼!”韓岡猛然驚起,“竟有此事?!”
王厚奇道:“玉昆你不知道?哦,對了!這是半年多前的事,你那時正好在病着……就在當時,王相公上書建言,要興學校、改科舉,棄詩賦而用經義。官家可都讓二府、兩制還有三館衆臣一起議論了,命人人都要上札子。東京城內沸沸揚揚,國子監中人心惶惶,天下都傳遍了,你說有沒有?!不過最後讓蘇子瞻的一本奏章否了,此事也便不了了之。”
“是嗎?……”韓岡聲音低沉下去,暗自揣測着王安石的用意,此舉又會給政局和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改科舉、興學校這兩條很好理解,就是爲了選拔和培養人才——變法的人才。而蘇軾會反對,也不難理解,他畢竟是以詩賦出名,也是靠詩賦考上的進士,交好的友人、弟子都是以詩賦見長。屁股決定腦袋,哪個時代都不會變。
韓岡願意拿腦袋打賭,司馬光雖然與王安石互爲政敵,但他絕沒有在科舉改革上與王安石作對過一句。爲何?還不是因爲他是陝西人——不擅長詩賦文章的陝西進士。只是若想對此事進行更深一步判讀,還要把王安石和蘇軾的奏章拿到手上纔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