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安石很無奈。
青苗貸的本質難道他沒跟趙頊說清楚?早早地便說明白了!
就是爲了充實國庫,以便整頓軍備。摧抑兼併的口號只是對外說的。但解生民困厄,“不使兼併者乘其急以邀倍利”,卻也是實實在在的效果。比起民間高利貸百分之百的年利,官府的青苗貸一期才兩成,一年不過四分的利息,算是很低很低了。
若說地方官員在推行青苗貸時不守法令,該懲治的懲治,該斥責的斥責,又有哪裏難做?若是青苗法本身有什麼考慮不周全的地方,在施行中加以修正,難道還做不到?至於給坊廓戶貸錢,只要有保人,只要能還得起,借給他又何妨?青苗只是個名字,不是說只能借給農人,城市裏的坊廓戶照樣是大宋子民,讓他們不受高利貸之苦,不也是理所當然的嗎?
可韓琦就是反對!
韓琦什麼想法?王安石不知道,但韓家在相州的事,王安石卻是知道的。
韓家在相州世代豪族,權勢熏天。相州的土地一多半都姓韓,相州百姓又有多少家不欠韓家的高利貸?韓家家業大,要用錢的地方多,每年的收入,田地的租佃是一塊,而高利貸的利錢也是一塊。但青苗貸一施行,每年十幾二十萬貫的高利貸利錢都會被官府取了去。韓家難道要喝西北風不成?
韓琦說青苗貸是爲了扶貧濟困,抑制兼併,不該收取利息,這樣才能讓百姓受惠。而與韓琦一樣,執這樣說法的反對者有很多。他們其實都是揣着明白裝糊塗,看起來是爲百姓說話,但實際上對朝廷毫無收益的法令怎麼可能持續下去,真的按照他們說的來,怕是又有人會跳出來說是虛耗財稅,懇請罷去。多少與國有益的法令就是這麼被阻止的。
但這事王安石不能明白地指出來,韓琦的地位不同。英宗皇帝是他扶植上去的,就憑英宗不肯出席仁宗大奠之大不孝,若沒有韓琦居中調解,如今的曹太皇說不定已經把英宗給廢掉了。而今上登基時,韓琦又是以宰相身份,依遺詔輔趙頊坐上御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