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
熙寧三年的冬至,對魯平來說是個很尋常的日子。都長到二十多歲了,每年的冬至都是一個花樣,換身新衣裳、喫喫喝喝一番,也就如此而已。又不是小孩子,早已對節日失去了無謂的期待。即便是要在今天參加一場蹴鞠比賽,也是一樣。
對於曾經在秦州參加過齊雲社【注1】的魯平來說,踢一場球也算不了什麼,自他十五歲開始上場,哪年過節沒有一場比賽。即便今次的規則跟他所習慣的完全不同,可只要還是用腳來踢,做過三年齊雲社球頭的魯平,就絕不會輸給任何人。
魯平他原本是內科的病人,是因爲喫了不乾淨的羊肉,前些日子跟同一隊的幾個袍澤兄弟一起被送進了療養院。調養了幾天後,食物中毒的這羣人陸陸續續地都出院了,就是魯平因爲當初喫得最多,便給落在了最後。
本來前兩天也該出院了,卻不合跟院中的吐蕃人鬥了起來。事情的起因已經沒人能記得了,但魯平從內傷轉外傷卻是實打實的,在如同漩渦般,將一點小口角變成了一場席捲全院的羣架中,他被一棒子敲破了腦袋,剛出了內科,就又送進了外科。
因爲頭上受傷的緣故,魯平的頭髮都剃得乾乾淨淨,長條的細麻布帶蓋着合傷的膏藥,在他的頭上纏了一圈又一圈。摸着被光溜溜的腦袋,青茬茬的頭皮發出沙沙的聲響。魯平近七尺的身高,外表又是惡形惡狀,左眼眼角還有一條刀疤拖下來,猙獰駭人,乍看上去就是一個不知喫齋唸佛、只愛殺人放火的假和尚。
換了球衣球鞋,魯平跟今天的隊友們站在了一起,高高低低總共十人,半是蕃人,半是漢人。只是穿着同樣的紅色衣袍,便模糊了不同民族之間差別。
標準的一支蹴鞠隊是十六人的編制,一名喚作“球頭”的隊長領隊,下設蹺球、正挾、頭挾、竿網等位置。不過這樣的編制是針對單球門的比賽,而今次組織的比賽,是唐時比較盛行的雙球門——這裏球門喚作鞠室——也因此,編制也好、規則也好,都與魯平所習慣的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