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年紀姑且不論,入官兩載,便能上殿參加朝會。也只有開國之初,纔會有這樣的例子。即便是三十五歲就進政事堂的韓琦,他升任朝官的速度,也絕沒有韓岡這般迅快。
進用如此之速,嫉妒韓岡的人自然絕不會少。
他們不會去提韓岡立下的功勞,將他的歷歷功績放在一邊,說韓岡是黨附權臣的一個倖進之輩。幸好韓岡沒有入官面聖過,否則阿諛天子的罪名少不了。
倒是剛剛做了崇政殿說書的王家大衙內爲人仗義,前日在樊樓赴宴的時候,明明白白對外面說,只要有哪個選人敢自稱有韓岡一半的功勞,他當即回家向王相公推薦,薦他入朝爲官。
誹謗韓岡的謠言就這麼消失了,而他立下的累累功績也開始在京中傳遞。
韓岡跟王家二衙內有些交情,這是王厚知道的。而王家大衙內,一向心高氣傲,又是跟文彥博、司馬光一般的早慧,能出頭幫韓岡說話,當真是難得。想來多半是得了王安石的授意。
韓岡升爲朝官,而王厚並沒有轉官。但他的本官也是一升再升,進用之速,也算是少有了。不過王厚並不打算繼續做文官,準備着轉成武資。做文官雖然安穩,但王厚有足夠的自知之明,他在文事上沒有多少前途。父親王韶的才學他連一半都沒學到,而韓岡在經義大道的見識,王厚也只有仰頭觀望的份。
如果考不上進士,又想在官場上高歌猛進,算起來還是轉爲武官的好。河湟周圍,還有許多地方可以去開拓。王韶立威於此,自是能遺澤後世,日後當也有他王厚立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