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信前日上京時,趙頊也見識過了他的武藝。七支四尺鐵矛,幾乎是在一眨眼之間就飛到了五十步外,將一字排開的七具鐵甲都紮了個對穿,完美地展現了他是怎麼在籠竿城下,於千軍萬馬之中,一舉擊殺敵軍數將的壯舉。
精妙絕倫的箭術,趙頊見識過不少。同樣是關西新一代的出色將領,王舜臣的連珠箭術曾讓趙頊歎爲觀止。但能與他相媲美的,在趙頊的記憶中,還是能找到幾個人。可李信的擲矛之術,卻是第一次見識到。
“李信親冒矢石,臨陣勇決。今次一勝,當以其功爲首。特贈其父一官,本人則轉兩官,賞賜亦加倍。望其能勤謹如初,在荊湖早立新功。”這是方纔趙頊口述給中書舍人的原話,讓中書舍人依此來起草詔令。對李信這樣的偏裨小將,竟然動用了單獨的詔令,可見趙頊對他的看重。
“李信是韓岡的表兄,其父乃是韓岡之母的親兄。”趙頊這時候心情很好,半開着玩笑,“前日朕也曾聽李信親口所說,他的擲矛之術乃是家傳,就不知道韓岡他懂不懂?”
呂惠卿道:“韓岡是否懂得擲矛之術,臣是不知。不過韓岡當也是武藝過人。他在包約部中,曾經親手斬殺西賊使者,逼得包約不得不降順。雖然此事歸功於包約,但實際爲誰所殺,熙河盡人皆知。”
呂惠卿說的,趙頊早就知道,“韓岡一向以國事爲重,往往推功於他人。包約部中如是,羅兀城中如是,咸陽城下亦如是。此子大有古人之風,在朝中難得一見。”
趙頊對韓岡的激賞不已,以呂惠卿之智,很容易便能明瞭其中緣由。一方面是韓岡本人的確功績累累,另一方面也有天子始終想見而不得見後,在心中對韓岡的美化。
哪個隱士被徵起前,不是讓天子引頸而望?只是見到後,失望的不少……當然,呂惠卿也清楚,如果讓天子見到韓岡,應該不會失望——韓岡本人的能力,可是遠在名望之上。
現在趙頊的心情很好,呂惠卿瞅準時機,“若朝中人人如韓岡這般不愛權威,以爭功諉過爲恥。國事豈會如此艱難。正如那華州,地震之後已有數月之久,但陝州【今三門峽市】知州卻上本,如今猶有流民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