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今年秋冬,大旱成災。在十月份的時候,因爲田中的出苗率只有六成不到,在韓岡還沒有完全接手縣中事務的時候,白馬縣民就已經自發地開始瘋狂地四處打井,要用地下水來灌溉土地——不要多,只要能出苗就行。
從十月到十一月,只一個月的時間,白馬縣中新開出來的水井就多達兩百口。其中大量出水的就只有十分之一。靠了這麼二十多口井,加上原有的一些,也的確澆了一部分地出來。只是對於縣中整體的苗情,乃是杯水車薪。
如今在流民營這邊打井的人力,韓岡用的自然就是流民,從官庫中掏出錢糧來僱傭他們掏井。精壯的漢子下井中掏泥,而婦孺老人則是打打下手。而負責在流民營附近尋找水脈,確定鑿井地點的,則是請了一個在前面縣中百姓四處開井時出水最多的井師。
如今雖然天寒地凍,可也就地上三尺被凍得發硬。一鎬下去,就只是一個小坑的情況,到了深處就不見。過了凍土再往下,要容易許多,隨着越挖越深,土地漸漸溼潤變軟,從泥地滲出來的水也是越來越多。
那些流民中的精壯,都是脫得只剩一條犢鼻褲下井去挖,通過軲轆將混了地下水的泥土一桶桶地挖上來。堪用的勞力有兩百多,開井的進度也比正常要快,不過六七天的時間,同時開的二十眼井中,就有八眼出了水。
也就在昨天,韓岡收到妻妾兒女即將抵達白馬縣的消息之前,流民營的井出水的消息也送到了韓岡這裏。
今天早間處理完公事,韓岡便帶人來到流民營中。
被指定爲流民營甲區保正的,是帶着一家老小三十餘口南下的老漢,連同着一個村子逃難的都在一起,人口多,勢力大。加之這一片的都是鄉里鄉親,互相之間,絕大部分都能攀上親的。這個姓張的老頭子年紀最長,也能鎮得住他的晚輩。
見到韓岡一行抵達大營門口,張保正便帶人迎了上來,緊跟在他身後的,是點了掘井位置、立了大功的井師。
在韓岡面前,張老漢讓下面小子捧上了幾個瓷碗。韓岡看着盛在碗中微顯渾濁的井水,點了點頭,至少是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