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過最好還是要白礬啊!”他低聲嘆了口氣。
京中七十二家正店之首的樊樓,最早其實是叫做礬樓。就跟同爲七十二家正店的馬行樓一樣,本是行會的會所,後來才改爲對外開放。
礬樓之所以會變成樊樓,是因爲朝廷將礬業歸於官府專賣,礬業行會最終解散的緣故。
就跟食鹽一樣,此時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對於明礬的使用,乃是普遍的情況。世間的大戶人家,都會用明礬來澄清日常用水,無論井水河水。而普通的寒門素戶,如果有條件,也會購買一些明礬來使用。
明礬在此時人們看來,就是最好的淨水之物,也是韓岡眼下能想到的淨化。泥漿水就算煮開了,也沒人願意飲用,如果能加上一點明礬。
不過這就未免太過奢侈了一點。貧寒人家都沒有用白礬淨水的,哪有從官庫中拿白礬出來給流民用的道理?韓岡要是這麼做了,必然會引起一番議論,不過用在療養院中,則不會有任何問題。
參觀過出水的水井,水量都很充足。有幾口廢井,其實也能滲出點水,不過水量不多而已。
對於這些流民的工作,韓岡很是滿意。從這個速度來看,兩個月內,還能開出幾十口堪用的水井。不過要用來提供給足夠萬戶流民使用的水源,卻有些不太夠。更確切點說用水桶取水,對水井的利用率太低,不足以供給更多的使用者。
最好能造出從井中提水的器械,類似於水車的那種,用畜力或人力來拖動。不僅是供人飲用效率太低,同時用來灌溉田地,用井水一桶桶的提上來,也是太浪費人工。
韓岡早已看到其中弊病,前些日子就給出五十貫懸賞。徵集能夠大量提升井水的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