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且礦山遍地都是,只要有人,就能開採出來。單是徐州利國監的出產,其實可以遠比現在要多。”
雖說如今的開採技術主要還是以淺層礦藏爲主,但要滿足舉國上下對鐵製品的需求,卻已經足夠了。一副全套鐵甲不過二三十斤,一百萬套,才幾萬噸鐵而已,實際上一年的需要不過五分之一,一年有二十萬套就足夠了,即便加上日後要生產的鐵器,也不過需要五萬噸。
當然,以現有的技術條件,一年五萬噸鐵,其冶煉、鍛造的難度肯定遠遠超過後世,但只是作爲原材料的礦石、煤炭,想要開採出足夠的數量來,還是沒有問題的,只要增加一點效率就可以了。徐州後世有名的利國鐵礦,韓岡又不是沒聽說過,只是他現在才知道“利國”二字來自於此時。那個產量有個零頭就夠了。
“但也要有人啊。利國監十六個礦坑,一年下來也不過幾千萬斤礦……”
“若本官記得沒錯的話,礦石從礦坑運出來,基本上都是用肩挑背扛的吧?”
臧樟點了點頭:“礦上哪裏有好路,到處都顛簸得厲害,別說馬車用不了,就是獨輪車都用不長,只能用人力來。”
韓岡抽出一張紙遞下去,這是他用炭筆畫的軌道和有軌馬車的圖樣,後面詳詳細細地用蠅頭小楷寫了上千字的說明。
臧樟低頭一看,頓時就疑惑地皺起眉頭:“這是……”
“這是我準備在礦山上用的有軌馬車,原理與雪橇車差不多。可以用在礦山處,也可以用在碼頭上。應該會比用普通的馬車要好許多。”韓岡吩咐着臧樟,“論起監中的匠人,你比我熟悉得多。回去推薦幾個合用的人手上來,看看能不能將這軌道和有軌馬車給造出來。到時候用在五丈河碼頭到監中的道路上,也省得用太平車來回轉運生鐵了。”
五丈河是運來徐州的生鐵的水路,每天都有船隻停靠在軍器監的碼頭上,但碼頭離着興國坊雖說不遠,但生鐵、石炭等原材料的轉運照樣很是麻煩。韓岡早就有心鋪設鐵路,雖然還不可能用鐵,但用硬木爲軌應該不會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