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包孝肅可就是直學士到了頂,而侍制更是做了多少年,外面一提起包孝肅,可多是喊着包侍制。”包拯是王安石的老上司,當年在羣牧監,王安石和司馬光都在包拯手下任羣牧判官。包拯名重天下,世所共仰,最後連個正牌的殿閣學士都沒有做到。而自家的女婿年紀輕輕就與其平齊,儘管並不認爲韓岡當不起,但也免不了心生感慨。
“包孝肅乃是時運不濟,要是從樞密副使任上退下來,少不了一個資政殿。”
王安石一嘆:“也有諍臣不爲人所喜的緣故。”
文學之職不是熬資歷能得到的,除了少數要在館閣中做事的官員,絕大多數是贈以臣子美名的加官。想得到更好的職名,要麼靠功勞,要麼得天子或是宰相們喜歡,要麼就從翰林學士往上走,升到宰執以上。
包拯曾是龍圖閣直學士,後來又做到了樞密院直學士,雖然清介之名傳於天下,京城百姓至今仍感念不已,連河湟蕃部的首領都要求賜包姓。但他並無軍功,殊乏文名,且時常教訓仁宗皇帝、噴他一臉口水,加之做樞密副使的時間又太短且故於任上,所以在文學職名上最後也只做到了直學士。
相反的,許多籍籍無名之輩卻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得到了學士的頭銜,如龍圖閣、天章閣、寶文閣、觀文殿、資政殿等等的殿閣學士,現在朝中還有好幾個讓人記不住姓名的臣子得手了。
不過就像本官進了朝官序列後,品級的晉升意義已經不大。文學之職的升遷,過了侍制這條線,也就不算很重要了,只是聽起來好聽罷了——到了一定的位置後,資格已不再是阻礙,剩下的就是對差遣的爭奪了。
“廣西轉運使李平一是從六品的司封郎中。玉昆的職名升了,本官依例也要因功超遷,爲從六品的郎中。本官兩人平級,而職名上則玉昆遠遠過之。以下凌上不合法度,轉運使之位,肯定要由玉昆來接手。至於李平一,這一次也算是薄有微功,呂吉甫的意見是要他轉去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