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世間所說的將領頻繁調動,造成將不識兵、兵不識將,這的確是現實;但要說對軍中的戰鬥力造成了多大的惡劣影響,讓官軍不堪一戰,那就不能一概而論了,真實的情況遠比寫在奏章上的一句兩句批評更爲複雜,從來不是一面倒的好與壞。
韓岡雖然年輕,卻領軍上陣多年,對軍中情弊一目瞭然。世上的事,從來沒有那麼簡單。任何已經成型的制度、規則和慣例,之所以難以變動,因爲這些制度、規則以及慣例的背後,寫滿了兩個字——利益。所以參謀制度,他直到南下作爲經略招討副使後,纔開始重新推動起來。
也幸好這是行營,以戰爭爲目的臨時設置的機構,在行營中設立參謀制度,不會引起將校們的反彈。主帥章惇一心建功立業,而燕達、李信也都是心懷高遠的年輕將才;加上官軍的幾個部分,要麼是兵力與兵籍相差不大的精銳,要麼就是剛剛組建,還沒來得及敗壞的新軍;所有人的主要利益都在平滅交趾之上,而不是對士兵磨牙吮血,這樣的行營推行,就會很簡單。
這也是爲什麼當年從羅兀城撤軍的時候,可以那麼容易,死到臨頭,哪裏顧得什麼約定俗成的舊時規矩。換個時間、換個地點,韓岡的提議不是會被某個老將哈哈哈地拍着肩膀說句後生可畏,然後就被拋到一邊去;就是背後遭人下陰招,落得不明不白的下場。
燕達雖對此也是無奈,只能加以接受。有了行營參軍考慮着方方面面的事務之後,他身上的擔子就輕鬆了許多,但他對麾下軍隊只剩下臨陣的指揮權,除此以外,一切都是由安南經略招討司說了算。
“就看看行營參軍能做出多少事來好了?”燕達想着,就算手中的權力實際上被奪走,只要作戰指揮還在手中,他也勉強能滿足了。
不論章、韓二位謀劃計算了多少,到了最後還得要讓自己來擊敗敵軍,有着這份想法,燕達倒也能感到幾分舒心暢意。他可不想來廣西白撿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