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者身邊的另一名讀書人低聲說道:“難怪韓岡敢接下襄漢漕渠的這個差事,只要有了軌道,直接就可以跳過方城埡口這一段難關。可笑天下的礦山、港口都已經修上了軌道,就沒人想到用來修做官道,還得韓岡自己來說。若是有一人想到,韓岡也不能獨佔其功。”
“不知端叔如何看韓岡?”老者聲音同樣的低,但他們稱呼當今京西都轉運使時的口吻,其實已經暴露他的身份。
應該是以“端叔”爲表字的年輕人,不說韓岡的功勞,卻道:“父母居於隴右,賊虜在側。其爲獨子,卻任官中原。他事不論,只孝道一事,便不可取。”
老者點點頭,這話說的是不錯的。
只聽那端叔又低聲道:“文正公爲人至孝,韓岡單就此事上便去之甚遠,他事更遠有不及。”
自立國至今,能被稱爲文正的可就那麼幾個,眼下能與話配得上的,只有一個范仲淹。老者的身份自然呼之欲出——新任信陽軍知軍範純仁。
范家以忠孝傳家。范仲淹二歲而孤,其母改嫁後將其帶到朱家,改名朱說。等到范仲淹成年考中進士後,又改了回去,而他之後又爲其繼父請求贈官。
到了範純仁這一代,范家的幾個兒子同樣是孝順。範純佑、範純仁等人,都是一直隨侍在父母身側,直到范仲淹去世後,範純仁纔出來做官。而且在做官的同時,範純仁還在照顧着他的長兄範純佑。範純佑有心疾,疾作則數人不能治。範純仁爲了照顧他,推辭了好幾次提拔。
端叔若是稱讚自己,範純仁不會樂受,但稱讚范仲淹,範純仁自然不會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