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徽州府的這個亂象越鬧越大,戶部終於看不下去,迅速下發了一道公文。
在這份公文開頭,戶部自己承認:“本部若徑依歙縣之奏,則五縣不從;若徑依五縣之奏,則歙縣不從,告訐日增,終非事體。”
你們天天這麼罵,也不是個辦法。既然黃冊已經沒有了,那麼怎麼解決呢?戶部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
由戶部和應天巡、按提供一個徽州府的部額和府額(即每年解送戶部和解送應天的稅額),然後請徽州府統計六縣丁糧,加上存留本折麥米、官府辦公費以及各項額外錢糧,總算總除,平均一下。如果把那8780匹生絹算進去,而數字均平的話,說明絲絹稅是歙縣分內的;如果數字不均平,說明絲絹是額外多出來的,就不該歙縣獨負。
戶部給的這個算法,似乎有些無理。六縣人口、田地均不相同,不同等級的田地、賦稅額度和內容也不相同,這麼大筆一畫,均平折算,未免太簡單粗暴了。
戶部有的是精算高手,怎麼會提出這麼一個糊塗點子?
奧妙就在“均平”二字,這已經是這個詞第二次進入我們的視野了。
上一次還是在隆慶年,帥嘉謨用這個詞,成功地響應了國家號召,引起了海瑞的注意。而這一次,戶部用了這個詞,自然也有用意——因爲當朝首輔張居正大人正在醞釀把一條鞭法推廣至全國。
雖然張居正真正開始着手清丈田畝要等到萬曆六年(1578年),正式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是在萬曆九年(1581年)。但在萬曆四年這會兒,各種前期準備工作已經逐步開展。南京戶部作爲稅法執行部門,對政治風向自然最爲敏感,他們必須緊跟中央新形勢。
在戶部看來,徽州爲什麼會起糾紛?是因爲稅種太雜太亂,什麼“人丁絲絹”、什麼“夏稅生絲”、什麼“虧欠夏麥”,這麼多科目夾纏不清。一會兒交生絲,一會兒交夏麥,亂七八糟,折算複雜,正是舊稅制的弊端,不出問題纔怪。